摘要:9月21日至22日云南边检总站德宏边境管理支队优秀青年民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郑兆瑞一等功臣李治文“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胡菂受邀到清华大学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开展“爱国护边”主题思政教育讲座清华大学时代论坛是驻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工程已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
9月21日至22日
云南边检总站德宏边境管理支队
优秀青年民警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郑兆瑞
一等功臣李治文
“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胡菂
受邀到清华大学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
开展“爱国护边”主题思政教育讲座
清华大学时代论坛
是驻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工程
已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
一大批社会各级杰出人士
在此开展座谈交流活动
9月21日下午
郑兆瑞等3名民警
作为清华大学时代论坛嘉宾
受邀参加
活动中
郑兆瑞、李治文、胡菂分别以
《云岭雄关》《国门有我 山河无恙》
《且以芳华戍雄关》为题
结合个人成长经历
分享了移民管理警察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打击跨境违法犯罪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讲座生动展示了
“忠诚、奉献、善战、争先”的
云南边检总站精神
广大师生近距离、沉浸式
感受了移民管理警察
扎根边疆、恪尽职守、建功边防的
“云岭雄关”风采
9月22日
郑兆瑞等三名同志
还受邀到人民日报社人民网
开展专题讲座
向100余名记者朋友分享了
移民管理警察卫国戍边的先进事迹
受邀的三位民警到底是什么来头?
小编带您一探究竟!
郑兆瑞
从“方言新兵”到“缉毒先锋” 把简单做到极致
2003年
郑兆瑞应征入伍
来到了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缉毒先锋站”的木康边境检查站
图为木康边境检查站。
本着“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信念
郑兆瑞从一名只会讲方言的新兵
逐步成长为“缉毒兵王”
他写下十多本“查缉日记”
研究整理出8种查缉战法
编入全国《毒品查缉教程》
他牵头成立“查缉研判小组”
帮战友破解疑难问题
还查获全国首例螺丝钉藏毒案
从沾满油污的螺丝钉螺纹缝里
缴获6公斤毒品
图为郑兆瑞在检查过往车辆。
2021年6月
他作为全国移民管理系统唯一代表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站在天安门广场,他说
“我只是雄关里的一颗螺丝钉
荣誉属于所有守边人”
图为郑兆瑞获授荣誉时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
李治文
17年战斗在生死一线 守护“万家灯火”
“穿最花的衬衣,干最隐秘的事”
这是李治文卧底缉毒时的真实写照
17年来,他扎根云南德宏边境
直面毒贩的刀枪与威胁
把“不怕”二字刻在警服里
图为李治文查获案件中被毒贩拽了拉环的手榴弹。
在一次抓捕行动中
毒贩将9公斤毒品转移后疯狂逃窜
李治文和战友多方围追堵截
就在即将控制嫌疑人时
战友在嫌疑人副驾驶位
发现一枚拧开保险盖
拽了拉环的手榴弹
李治文一把夺过手榴弹
扔到10多米外的花坛
后来专家鉴定
这枚67式木柄手榴弹
因引信受潮才未爆炸......
工作至今
李治文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
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
图为李治文。
胡菂
从“成都小白”到“全能警花” 十年戍边向阳开
2015年
18岁的成都姑娘胡菂参军来到德宏
在木康边境检查站
她和男同志一样钻车底、翻货物
指甲缝里的油污洗不掉
膝盖常磕出血
为了能尽快收获战果
胡菂把前辈的查缉笔记翻烂
连说梦话都在喊“请出示身份证件”
图为胡菂正在检查过往车辆。
2019年改革后
胡菂从一线查缉转到数据研判中心
她在研判室和执勤现场之间跑
“数据是死的,人心是活的
面对面线索才会活”
2023年6月
她从一个模糊微信号里
找出与嫌疑人姓名缩写、生日的关联
最终查获30公斤冰毒
图为胡菂转岗到数据研判岗位工作。
警务实战素质过硬的胡菂
还被多次入选比武队
负重跑步、枪头挂水壶瞄准半小时
翻障碍网满手血泡
练完衣服能拧出半斤汗
2021年全省比武
团队积分落后
她作为压轴射击队员
第一枪就命中10环
最终实现逆转夺冠
十年戍边
胡菂也从青涩姑娘
长成了独当一面的“全能警花”
图为胡菂在参加警务实战比武。
从郑兆瑞的“极致匠心”
到李治文的“生死坚守”
再到胡菂的“向阳生长”
三位移民管理警察的故事
是千万守边人的缩影
藏着国门卫士最动人的坚守
来源:云岭雄关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