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一名留学顾问,从业已有 7 年。和数百位加拿大留学生、家长打过交道,也陪伴过不少孩子从大一的憧憬一路走到大四的焦虑。
大家好,我是一名留学顾问,从业已有 7 年。和数百位加拿大留学生、家长打过交道,也陪伴过不少孩子从大一的憧憬一路走到大四的焦虑。
最近,越来越多的咨询让我发现一个共同点:本科毕业,正在成为一部分留学生难以跨过的门槛。
很多学生在快要毕业时,突然发现自己学分不够、GPA 不达标,甚至因论文/实习没过而被延迟毕业。有人焦虑失眠,有人觉得前功尽弃。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趋势。
📌 案例一:多伦多大学的商科学生——GPA“滑铁卢”
小L在多伦多大学 Rotman Commerce 本科就读。前两年成绩稳定,GPA 保持在 3.0 左右,但进入大三后,课程难度陡然提升:
会计与财务管理需要大量计算与案例分析,稍有疏忽就容易丢分;统计学与数据分析考试偏难,他连续两学期挂科。结果,GPA 从 3.0 迅速跌至 2.1,被学校警告 academic probation。最后一年,尽管小L拼命补修,却始终无法把 GPA 拉回到毕业所需的 2.7。
眼看毕业无望,小L一度失眠到凌晨,甚至想过放弃学业回国。
📌 案例二:UBC 计算机专业——关键课程缺失
另一位学生小Y在 UBC 学习计算机科学。大二时,他因家庭突发变故休学一年,返校后发现原专业课程调整,必修的 Algorithms 与 Operating Systems 排课冲突。
为了抢课,他每天早起等系统开放,但始终没能成功。到大四时,仍有两门必修没修够。按照校规,这种情况意味着学位不能按期发放。
对小Y来说,延毕不仅意味着时间成本,还涉及签证、身份问题。他和父母焦虑地找到我,希望能尽快找到替代方案。
🔍 这些问题背后的共性
从我接触的案例来看,加拿大留学生本科“毕业危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GPA 掉到及格线以下(商科、理工科、CS 专业高风险);必修课缺失或多次挂科(工程、计算机尤为常见);论文/毕业项目未通过(文科、艺术设计方向高发);健康/心理问题导致中断(疫情后尤其突出)。这些情况往往出现在大三、大四,学生和家长意识到时,已进入“补救时间有限”的阶段。
💡 出路与选择
很多人以为:本科毕不了业,留学就算失败。其实不然。根据过往经验,我会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几条现实路径:
✅ 1. 重修/申诉(适合差一两门课程)
向教授说明情况,附带医疗或家庭证明;申请 deferred exam 或 academic appeal;如果幸运,可以在 1–2 个学期内补齐学分。🔄 2. 转学(适合 GPA 尚可但不适应原校体系)
将已有学分转到要求相对灵活的院校;在新的环境下完成学位。🎓 3. 跨本申请硕士(适合 GPA 拉不回、年龄较大者)
这是近几年越来越多学生选择的路线;通过申请 应用型硕士(如 MSc Management, Master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MA Communication 等),跳过本科阶段遗憾;1–2 年拿到硕士学位,重新打开学术与职业路径。🌏 4. 更换国家或回国发展
如果继续留加成本过高,可考虑英国/澳洲/香港等硕士项目;或回国衔接国内研究生通道。📋 我给学生的建议
对于面临“毕业危机”的同学,我通常会建议先冷静评估:
短期能否通过重修解决?(时间+精力成本是否可控)若不可控,是否考虑转学或跨本硕士?职业与移民规划是否匹配?(比如是否还想在加拿大发展)有时候,跨本申请硕士并不是“妥协”,而是更快、更直接的路径。尤其是一些职业导向的硕士项目,甚至比本科更受雇主认可。
📝 总结
从业 7 年,我越来越清楚:留学不是一条直线,而更像是一条分叉路。
本科无法顺利毕业,并不意味着“全盘皆输”。关键是不要拖延,不要逃避,而是尽快找到一条可行的替代方案。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正在加拿大读本科,正在为毕业问题焦虑,不妨早一点做规划。很多时候,转弯并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机会。这篇文章如果对你有启发,欢迎分享给身边正在加拿大留学的朋友。也许一句提醒,就能帮他们避开一场危机。
来源:海外杰尼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