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高台国家湿地公园举办的“相约湿地 邂逅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少年儿童挥毫泼墨绘制生态画卷,摄影爱好者捕捉鹭鸟翩跹身影,市民踊跃参与湿地知识问答,志愿者有序清理环境……这幅生动景象,是高台县推动“文明实践+湿地保护”深度融合、引导全民参与生态治理
近日,在高台国家湿地公园举办的“相约湿地 邂逅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少年儿童挥毫泼墨绘制生态画卷,摄影爱好者捕捉鹭鸟翩跹身影,市民踊跃参与湿地知识问答,志愿者有序清理环境……这幅生动景象,是高台县推动“文明实践+湿地保护”深度融合、引导全民参与生态治理的缩影。
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境内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44.2万亩,占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1.6%,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高台县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文明建设协同推进路径,通过机制创新、志愿参与、科普宣传等举措,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湿地保护新格局。
高台县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推行“林长+河湖长+生态警长”联动模式,结合智能监控与人工巡查,提升湿地监管效能;组建“湿地卫士”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巡护保洁、生态监测等志愿活动。结合“世界湿地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生态摄影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并组织“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公众走进环境自动监测站、污水处理厂,“零距离”了解环保工作。依托湿地资源与红色文化,打造“湿地观鸟+红色体验”“湿地科普+乡村休闲”等特色旅游线路,推动生态理念沉浸式传播。此外,积极推动湿地生态教育进校园,将环保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开展“五个一”环保教育活动,通过“湿地小卫士”实践、生态主题班会等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绿色种子。同步建立“小手拉大手”机制,举办绿色工坊废旧材料生态艺术实践行动,带动家庭参与麦秆画制作、旧物改造等互动项目,将环保教育延伸至家庭与社会,形成全民参与的良性循环。
如今,高台县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黑河沿岸鹭鸟翩飞、水清岸绿的景象已成为常态。随着“文明实践+湿地保护”模式的深入推进,公众生态意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加入湿地保护行列,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明力量。
(高台县委宣传部 周淑云)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