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从“鼠鼠”到“小羊”:年轻人在挣扎中的自我救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6:50 1

摘要:近日,网络上兴起了以“村长,我已经是班级中的领头羊了”“我不是牛马,我是奇思妙想聪明的小羊”“村长,我想做一只有恒心有毅力的小羊”等文案为代表的“小羊文学”。不少年轻人通过“小羊”这一童年IP来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近日,网络上兴起了以“村长,我已经是班级中的领头羊了”“我不是牛马,我是奇思妙想聪明的小羊”“村长,我想做一只有恒心有毅力的小羊”等文案为代表的“小羊文学”。不少年轻人通过“小羊”这一童年IP来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与之前流行的“鼠鼠文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鼠鼠文学”中,年轻人通过自称“低能量老鼠人” 这种自我贬低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反映出了部分年轻人倾向于用“低能耗生存”来应对焦虑的现象。“鼠鼠我啊”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背后其实是年轻人面对社会压力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这种自称“下水道老鼠”的话语体系折射出的是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真实困境,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不确定的未来前景。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自嘲”的矮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保护策略,个体通过降低自我期待,可以减轻失败带来的心理冲击。但《被低估的自我》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比较、情感联结和被低估的自我低估时,人会过分轻视自己。”,长期自我贬低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这可能会消解个体奋斗的动力。

或许会有人疑问,“鼠鼠文学”这种自我贬低的话语体系是否会导致年轻人陷入更深的消极状态?答案如今正在显现——年轻人自己找到了出路。

与“鼠鼠”的自嘲与贬低不同,“小羊”代表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反抗。年轻人通过这种自我定位,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掌控感。“小羊文学”的核心是成长型思维的体现,年轻人不再将自己固定在某一种消极状态中,而是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不断成长和进步。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值得肯定和庆祝。抖音平台上“奇思妙想喜羊羊”的话题已有9.5万人参与,超10亿次播放,配上昂扬的BGM,年轻人们表达着自己与困难斗争的点点滴滴,“自己打工赚钱供自己上大学”,“独自谈下十单客户”,“靠自己买下一套房”……这种叙事方式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它强调在困境中寻找意义,关注个体的优势而非缺陷。“小羊文学”通过设定“有恒心有毅力”的目标来进行自我激励和目标管理,给予年轻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年轻人在“生活的泥潭”中实现自我救赎。

从消极自嘲的“鼠鼠文学”再到对平凡生活中点滴进步进行记录与褒奖的“小羊文学”,这样的转变反映出了在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迅速的冲击以及就业学业双重压力下的年轻人依然有蓬勃的朝气,也从侧面证实了“00后并非垮掉的一代”的观点。他们并非是无视困难的盲目乐观,而是在认清现实后依然保持希望。这种转变还显示了年轻人自我认知的成熟,他们已经逐渐脱离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相信自己有改变和成长的可能。

这种自我救赎之旅,反映了他们对意义感的追寻。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年轻人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的充实和人生意义的实现。“小羊”叙事或许正是这种追寻的外在表现。但随着“小羊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在家躺了一天,啥也没做,等爸妈做饭,我是最棒的小羊”,“在家坐等男朋友上班,吃光男朋友工资”,“工作失误,一个人把领导打了”等看似“昂扬”实则负能量满满的文学, 这不仅违背了“勇敢小羊”的初衷,更是对年轻群体的精神荼毒。这警示我们,“小羊文学”的发展在保持主流的同时,也要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逃避责任、美化依附的“娇妻”文学倾向做出区分,拒绝“弱化”“异化”“降智化”年轻人这个群体。

从“鼠鼠”到“小羊”,这场真正的自我救赎不应只是个体的心理调适,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善。社会应当为奋斗的年轻人提供更实质性的支持,包括公平的机会、合理的工作压力和良好的社会保障等。年轻人的积极心态更需要得到的是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而不是被视为对现实问题的逃避。(山东大学 韩月)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