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36岁陈先生发微信给医生分享他的喜悦。原来,该患者系突发胸痛并出现心脏停搏长达99分钟,在我院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等多学科团队(MDT)联动救治下,依托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强力支持,最终成功重启心跳。
“医生,我出院了,走着出去的”。
近日,36岁陈先生发微信给医生分享他的喜悦。原来,该患者系突发胸痛并出现心脏停搏长达99分钟,在我院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等多学科团队(MDT)联动救治下,依托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强力支持,最终成功重启心跳。
经过26天系统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能独立行走,记忆力、理解力等恢复到发病前水平,生活自理,其出院回到家后发微信文字及走路视频给医护人员分享喜悦。这个喜悦的背后是生死救援的最佳褒奖,展现了我院危急重症救治的技术实力,也彰显了医患同心、永不言弃的温暖力量。
8月24日17时10分,患者陈先生突发胸痛,随即意识丧失、心跳骤停。家属紧急呼叫“120”急救人员出诊,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判断患者已无自主心跳及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迅速转运至我院急诊抢救室。
17:35分到达我院急诊抢救室,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跳及呼吸,急诊医护团队展开紧急而有序的抢救措施:继续持续实施高质量心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采血查找可逆病因、心电监护等等。期间,患者多次出现室颤,经电除颤及药物抢救后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率。
心电监护室上不断传来刺耳的报警声提示患者病情及其危重,急诊抢救室果断启动ECMO抢救预案,急诊ECMO团队第一时间就位。经劳家志主治医师向家属说明病情与 ECPR(体外心肺复苏)方案、并取得家属同意后,团队迅速展开紧张有序配合抢救:继续持续胸外按压保障脏器灌注、超声评估血管、消毒铺巾、血管穿刺、连接 ECMO 管路等等。
18时24分,ECMO顺利转机,患者心脏负荷得以减轻,但仍出现室颤。团队再次进行除颤并优化治疗方案后,于18时49分患者终于恢复有效自主心跳及血压!这场持续99分钟的生死抢救,为后续治疗争取“黄金窗口”。
陈先生恢复自主心跳后,危机并未结束。结合心电图与心内科急会诊,确诊其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严重堵塞是本次心跳骤停的“元凶”,需立即进行介入治疗。
此时患者心功能极差,转运风险极高。ECMO团队没有犹豫,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联系介入室,全程携设备护送,在ECMO和转运呼吸机支持下将患者安全送至导管室。
介入团队迅速行动,成功开通犯罪血管,并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真正打通了“生命通道”。术后,陈先生被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但更严峻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心脏恢复跳动、血管成功打通,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患者自心脏停跳到恢复自主心跳时间达99分钟,长时间心跳骤停,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脑损害、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内环境紊乱、消化道出血、感染风险、血栓风险等多系统并发症,如何让患者活下来并让患者无神经系统损害,成为了医务人员的治疗重点及难点。
EICU团队迎难而上,以“精准治疗、全程监护”为原则,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多年的重症救治经验告知他们:每一项治疗及护理措施都如履薄冰,每一次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都关乎存亡。
发病后1-3天,主要任务是维持生命体征及渡过“电风暴”。期间,患者再次反复出现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瓣打不开等危及生命情况,当班的医务人员及时处理,顺利渡过危险期。
发病1周内,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给心脏恢复及脑保护。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多维度的脑功能监测及镇静、镇痛、亚低温等治疗,动态监测ECMO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膜肺血栓形成、出血及机体并发症等。
此外,还展开了一系列重症救治方案:床旁血液净化稳住内环境,抑酸护胃药物止住出血,预防感染等,每日根据患者情况优化调整ECMO治疗方案、呼吸支持参数、补充营养、纠正贫血等……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及细化治疗措施,医护团队日夜轮守,实时响应,在一次次病情变化中不断调整策略、化解危机。
在EICU团队不懈的努力和关怀下,患者一步步闯过难关,迎来曙光:
9月1日,成功撤离ECMO;
9月3日,撤除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
9月8日,拔除气管插管,撤离呼吸机。
病情平稳后,他转入急诊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在医护团队的鼓励和家人的陪伴下,从最初搀扶下坐起、站立,到最后独立行走。每一天的进步,都凝聚大家鼓励与守护。
9月19日,陈先生已能自信从容地稳步行走。那一刻,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及家属都由衷的露出了喜悦。大家26个昼夜的坚守、精准的治疗和温暖的陪伴,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出院后陈先生马上向在外地开展公务的医生分享他的喜悦,就出现了文章开篇的情景。
从急诊抢救室的 99分钟竞速,到 ECMO 团队的技术支撑,再到心内科的介入治疗、EICU 的精细管理、急诊病房的康复照护 ,真正实现“生命通道”无缝衔接。团队协作的专业、速度与温度,共同构筑起坚固的生命防线。
未来,我院将继续加强危急重症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用更精湛的医术、更温暖的关怀,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温馨提醒:胸痛很常见,救治莫耽搁
据我院急诊医学科刘志兵主任医师介绍,胸痛症状很常见,某些类型的胸痛是身体的“红色警报”,一旦出现以下特征的高危胸痛,意味着可能发生了危及生命的急症。此时,时间就是生命,早期识别及及时呼叫“120”至关重要。
1. 急性心肌梗死:
这是最危险的胸痛之一。典型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的剧烈疼痛,感觉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可能伴有大汗、恶心、呼吸困难,疼痛甚至会辐射到左肩、背部或下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不清、甚至短时间内心跳呼吸骤停。此时,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打通血管。因为急性心梗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被突然堵塞,及时开通犯罪血管有利于拯救濒临死亡的心肌。
2. 主动脉夹层:
这是血管壁的撕裂,疼痛堪称“撕裂样”或“刀割样”,瞬间达到顶峰,令人难以忍受,常位于胸背部。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死亡。需要及时到医院做胸主动脉CTA明确诊断。
3. 肺栓塞:
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的尖锐胸痛,伴随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等症状。由于血栓堵塞了肺部血管,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需要及时到医院做肺动脉CTA明确诊断。
刘志兵主任医师反复强调:对于在家中出现了高危胸痛者,患者及家属的快速反应,才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第一步。切记不要自行驾车或打车去医院,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在等待过程中,保持安静休息,切勿乱服药物。期间,如患者无反应、判断心跳已停止,建议一直要进行心脏胸外按压直至急救人员的到来。
来源:北海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