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关注丨柳州这个仫佬山乡正在圆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6:01 3

摘要:“我们在谋划成立‘捉鸡队’,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有事干,村民才能有钱赚。”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覃志乾一心想着未来的日子。

“我们在谋划成立‘捉鸡队’,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有事干,村民才能有钱赚。”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覃志乾一心想着未来的日子。

在山多地少的山村 干着带富事业

9月17日,记者从柳城县城出发,驱车1个多小时,便抵达古砦仫佬族乡上富村。

“我们这个村,山多地少,有点难搞。”一见面,覃志乾就说个不停。

“你看,周围的田地林地土层都很薄,连适应性强的桉树都长得瘦瘦长长的。”生于斯,长于斯,如今是上富村党支部书记的覃志乾,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很是熟悉。他说,村里大多数家庭每年的收入,主要靠种甘蔗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

走在乡间小路上,连片的甘蔗翠绿挺拔,正迎风生长。勤劳的村民们把甘蔗叶子剥得干净整齐,只为让甘蔗吸收更多阳光,长得更茁壮、含糖量更高,这样,一亩地就能多挣一些。

种甘蔗,每年能带来稳定的收入,但覃志乾不甘心只看到这样的场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也是出路。

“还是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有没有适合在村里发展的产业。”2020年底,覃志乾跟随柳州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组织的学习团,与县里不少村支书一同前往湖南,去看看人家怎么养鸡。

“看到湖南那边规模化、现代化的高科技养鸡场面,我很震撼,回来以后,就想着怎么在村里也搞一个养殖场。”覃志乾在心里盘算:立华牧业向农户承诺,养殖每只鸡的平均利润不低于3元,家庭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跟着干应该有赚头。可如何发动村民参与、又如何才能做起来呢?

敢想敢干的覃志乾决定自己先干,给村民做个榜样。

航拍上富村养鸡产业基地。吴再丽 黄伟坚 摄

“当时了解到农民创业能申请银行专项贷款,我就贷了1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起了养鸡棚。”有了资金支持,覃志乾与柳州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公司拥有产能8000万羽苗鸡种鸡场和孵化厂,进驻柳城后,在全县各乡镇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肉鸡养殖模式,并且在鸡场规划、鸡苗和饲料供应、免疫程序、操作规程、技术指导、价格收购、产品销售等8个方面实行统一政策。按照这个模式,农户投入建设的养鸡棚,预计2—3年就能收回成本。”立华牧业负责人王巨刚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从2021年底开始,这个小山村迎来了走南闯北的货车。覃志乾养的肉鸡,从这里源源不断走向全国市场。

“一年大概出栏10万只。”3年下来,覃志乾不仅把银行贷款全部还清,还让村民们看到了养鸡产业的潜力。

“这3年养鸡产业收益比较稳定,现在已经有4个屯主动想参与进来。”覃志乾告诉记者,村里的另一个山窝里,一批新的养鸡棚正在建设中。

“与合作公司签订长期协议,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指导、销售保障等,我们只负责养好鸡。”此前一直在广东东莞打工的村民覃仁志,如今也回到村里。他坦言,正是覃志乾的成功尝试,让他看到了家乡的未来。

“按照现在村里人的想法和兴趣,未来我们村要建起34个养鸡棚。”覃志乾心里盘算着:养鸡棚多了,就能为村民提供更多务工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上富村养鸡产业。吴再丽 黄伟坚 摄

覃志乾的想法与立华牧业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立华牧业以柳城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积极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随着这一模式在柳城县全域逐步拓展,许多村集体已经实现了稳定分红。参与养殖的农户也能享受正常的利润结算,每户年收益10万元以上。

谈及成立“捉鸡队”的初衷,覃志乾解释道:“货车来拉货的时候,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装货。抓鸡看似简单,其实是门技术活,既要速度快,又要保证鸡不受伤,这样才能确保肉鸡的品质。”在养鸡产业的链条中,覃志乾时刻想着如何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通过组建“捉鸡队”,培训村民捉鸡技能,共享乡村产业发展的蛋糕。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这个遥远的小山村,在“敢想敢闯、先行先试、模范带动”的感染下,正悄然变化,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故事。

在稻花飘香的景区 做稻田守望者

古砦仫佬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山的那一边,是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秋日,稻花飘香景区里,清风拂过1000多亩连片稻田,也拂过人们满怀希望的脸庞。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我们正在统筹各方资源,不断提升古砦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价值,让‘稻花飘香’这张名片更加响亮。”古砦仫佬族乡党委书记邱威围说,眼里满是对这方水土的热忱。

稻花飘香,是古砦享誉八方的名片。每年稻黄时节,特别是国庆期间晚稻成熟之时,天高气爽,连片的稻田金黄灿烂,全区各地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用相机、手机定格蓝天、白云、稻黄和谐一体的美好时刻。

生机勃勃的稻花飘香景区。吴再丽 黄伟坚 摄

“这1000多亩水稻田,是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仫乡稻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员、古砦仫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覃永惠介绍,连片的稻田,是合作社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村民那里流转过来的。

“把土地流转过来以后,每年有租收,加上平时在合作社务工,算下来比自己种地还要好。”村民蒙爱美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家里10多亩水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固定收租7000多元;在合作社务工,每月3500多元工资,一年纯收入有4万多元。

当然,合作社工种有限,也做不到每家每户都能每个月拿工资。因此,必须让村民尽可能参与进来,发挥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种田手艺,让专业手艺收获应得的价值。“要把水稻种好,还是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的,一些临时性工作,我们就组织村民来务工,按不同的工种每天支付140—175元工资。”蒙爱美说。

“村里人一直都种水稻,合作社把土地资源统筹起来以后,才能更好发挥规模化经营的好处。”在覃永惠看来,传统的单家单户种水稻,如果选不对品种,不仅产量得不到保障,销量和价格也不一定让人满意。

“市场上有很多水稻品种,有些产量高,但市场卖价不高;有些市场价格高,但不适合我们这里种植。”1997年从农机学校毕业后,覃永惠就一直和农机农技打交道,如今已近30年,他熟悉每个水稻品种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这边六七月份下雨多,有时还会有台风,因此早稻的品种,我们得重点选抗倒伏性能强的,不然一场大雨、一次台风可能就会颗粒无收。”作为这1000多亩水稻田的技术指导,覃永惠常常要到田里和村民一起,传授一些种田的科学知识。

千亩稻田里,农户在劳作。吴再丽 黄伟坚 摄

不仅要产量、要销量,更要价格。这个秋天,覃永惠给这片土地播撒的是二级优质稻。

一年种两季水稻,在科技的呵护下,每亩田可以产出1250公斤左右湿稻谷。

“我们这边水源好、土壤也好,昼夜温差适中,所以种出来的水稻不愁卖不出去。”做一个稻田守望者,覃永惠满是自豪。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乡村振兴路上,仫佬山乡有自己的精彩。

“这1000多亩水稻田是古砦多元化现代农业图景的缩影,根基在粮食,赋能在文旅。”邱威围和乡亲们一起共谋美好未来,守护好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在多民族聚集区,一起同心圆梦

古砦仫佬族乡,是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壮族、仫佬族等多个民族。

“每个村屯,彼此生活习俗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为了大家的共同目标,我们选择‘从我做起’。”邱威围说。

邱威围所说的“共同目标”,即是乡村振兴路上如何才能让更多乡亲富起来。

“从我做起,也就是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时刻要有为乡亲们服务的理念和行动。”这些年,除了必要的会议,邱威围更喜欢走村串户。他说,这样做一是为了解更多基层情况,倾听群众声音;二来也能常和同志们一起,看看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和工作状态。

“在基层做事,最大的感悟是,只有同心,才能成事,才能和乡亲们一起圆梦。”邱威围感慨道。

规模化养殖,让古砦肉鸽走向全国大市场。吴再丽 黄伟坚 摄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有各种挑战。

当下,乡村振兴的重心,不仅仅是关注脱贫户,也要关注普通农户。

“古砦仫佬族乡的棋盘就那么大,现阶段能下的‘棋子’就是农业种植养殖、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邱威围说:“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整合意识,不断扩大乡村振兴的受益面。”

驱除内阻力,激发内生力。

通过一系列的资源整合、政策扶持举措,仫佬山乡成功吸引了广西农垦、牧原股份、立华牧业等大型企业入驻布局,形成了水稻种植、甘蔗种植以及生猪、肉鸡、肉鸽养殖等特色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古砦是柳州市规模较大的肉鸽养殖基地,去年有480万只肉鸽出栏,今年预计突破500万只,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

记者跟随邱威围来到柳城县将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础成正在肉鸽养殖棚前察看肉鸽生产情况。

“我们每天出栏5000只肉鸽,一年下来能出栏180万只左右。”陆础成实施“联农带农,共同富裕”的模式:自己先投钱建好养殖棚等基础设施,租给周边群众养鸽子;群众养好的鸽子,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外销,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养肉鸽,我们都会做好成本控制,去年养殖户剔除各种成本后,纯利润20万元左右,今年行情有些变化,但估计也有15万元左右。”

一只肉鸽,利润单薄,只能靠走量,积少成多才能实现收益。同样是养肉鸽,为何有些地方养着养着就散了?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量,在于销售渠道,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这片地方的肉鸽供货量得不到保障,无法满足经销商的需求,慢慢地他就不会再上门收货了。”为了做好这门生意,陆础成不断深化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经销商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销网络,确保肉鸽及时卖出、卖上好价钱。

规模化,让地方产业在全国大市场里,找到了存在感,也找到了销路。

“用好现代化科技手段,用足党员干部的‘热心肠’‘铁脚板’,以乡村振兴为统领,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方向,一定能为仫佬山乡铺就一条稳固、温暖、可持续的共同富裕之路。”柳城县委书记李柳彬到古砦走访调研时的一席话,让仫佬山乡群众信心更足。

仫佬山乡,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步履不停。人来人往间,产业兴旺了,日子红火了,这个偏远的山乡正一步步圆着共同富裕的梦。

来源:我爱柳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