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校一院”集团化破解育师难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5:17 2

摘要:传统师范教育在涵养学生科技素养、拓宽跨学科视野等方面存在局限,尖端科研平台、工程实践基地和前沿教研成果等优质资源分散,教育学科与基础学科、工程学科的融合深度不足……为此,天津市启动了一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系统性重塑。

传统师范教育在涵养学生科技素养、拓宽跨学科视野等方面存在局限,尖端科研平台、工程实践基地和前沿教研成果等优质资源分散,教育学科与基础学科、工程学科的融合深度不足……为此,天津市启动了一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系统性重塑。

联合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为破解高校间体系壁垒与资源分散难题,由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形成改革主体,探索跨类型高校与教育研究机构深度协同育师新机制。

改革充分发挥各方差异化优势,依托天津大学的理工科优势与新工科建设经验,强化未来教师的科技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依托天津师范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夯实师范生的人文底蕴与教育教学能力;依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职教师资培养领域的特色,提升师范生的工程技术与产教融合能力;由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全链条智库支持,共同打造优化培养结构、深化课程与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与优势互补的创新型教师培养体系。

这将各方优势进行深度耦合,优化了卓越教师培养的土壤。

因需培养“两类五型”教师

为破解不同领域师资供给难题,改革将师资划分为“两类五型”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实现了从“普适性”供给到“定制化”培育的深刻转变,使教师培养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一线需求同频。

“两类”中,一类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所需的高素质普惠师资,另一类是面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战略引领师资。

“五型”即在此基础上细分出五种具体培养类型,形成了结构优化、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人才供给矩阵。其中,高素质普惠师资覆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职普融通教育三型师资,分别由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导培养;战略引领师资包括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激发学生潜能、擅长因材施教的英才教育师资和能够引领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科学家型”拔尖领军师资,分别由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大学主导培养。

横向融通凝聚培养合力

聚焦高素质教师培养全过程,改革重点推动七大关键要素的横向融通,形成优势互补的育人生态。

在思政融通上,构建涵盖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的“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

在课程融通上,通过跨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以及联合课程开发,形成具有基础性、融通性、多元化、智能化和选择性等特征的课程体系。

在实践融通上,打通资源链条,构建包括专业实践、职业实践、行业实践、学术实践,覆盖高精尖实验室、优质中小学、行业领军企业的开放性“大实践”体系。

在师资融通上,建立跨校师资协同发展机制、跨校兼职互聘机制,发挥“三校一院”教学名师及团队引领作用,建成支撑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培养的师资队伍。

在学生融通上,组建跨校学生成长共同体、教学科研实践团队,开展研学互访,构建跨校多元竞争与交流平台等。

在数字化融通上,把人工智能融入师范生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协同开发“人工智能+师范”数字教育资源,探索教师教育智能体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设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学科交叉中心,实现教师教育数据与资源共享。

在国际化融通上,互通共享特色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促进三校同世界一流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等互联、互鉴、互融。

学段贯通实现螺旋跃升

改革采取整体设计、分段衔接、有机递进的培养形式,强化一体化贯通培养,聚焦教师培养的高阶性与发展性,根据实际培养需求,通过多元发展路径,实现从基础能力到创新实践的全学段设计与螺旋式跃升。

在横向融通与纵向贯通之中,各培养主体通过精准设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培养方案、精心打造课程体系、合作搭建培养平台,构建覆盖全学段的进阶式培养体系。

这种破解体制机制壁垒的“集团化作战”和精准滴灌的“靶向化培养”,为突破教育改革深水区难题提供了“天津智慧”。

(作者丰向日系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胡清华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伟华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战略办主任,杨春芳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估监测中心主任,石丽系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