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死命令:衢州丢不得!守它就是守东南半壁,二战这仗太惨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6:02 3

摘要:说起二战转折点,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绕不开的节点。但很少有人知道,偷袭珍珠港后牵动世界格局的一系列事件,竟和中国东南的浙江衢州紧紧绑在一起。这座看似普通的江南城市,凭靠独特的地理禀赋,在抗日战争乃至后续历史进程中,扮演了远超人们想象的关键角色。

说起二战转折点,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绕不开的节点。但很少有人知道,偷袭珍珠港后牵动世界格局的一系列事件,竟和中国东南的浙江衢州紧紧绑在一起。这座看似普通的江南城市,凭靠独特的地理禀赋,在抗日战争乃至后续历史进程中,扮演了远超人们想象的关键角色。

要懂衢州的故事,得先看清它的地理牌。从水系来看,安徽休宁县的常山港、浙江仙霞岭的江山港、福建浦城县的乌溪江都往衢州城区汇,合流成衢江;衢江再往下,流经金华后和新安江汇成富春江,一路奔到杭州入东海。

更巧的是,福建浦城还是闽江发源地之一,顺着闽江能直抵福州。这一汪水网,把衢州和杭州、福州、皖南牢牢连在一起,去哪都顺顺当当。

交通上,晚清政府到南京国府陆续修了朱平、杭江、玉平三条铁路,连起来就是贯通浙赣湘三省的浙赣铁路,而衢州恰好是这条铁路线上的必经之地。

再看地理方位,它坐落在浙皖赣闽四省交界,又是金衢盆地最西端,三面环山、一面平原——既守得住内部,又能辐射周边,这样的条件放在古代是兵家必争,到了抗战时期更是战略要地。

古人早有定论:“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说白了就是“守两浙不守衢州,是拿浙江硬扛敌人;争两浙不争衢州,是拿性命去拼”。

1941年日本南下抢东南亚资源,碰了美国的利益蛋糕。美国当即冻结日本资产、停供石油——要知道日本的战争资源几乎全靠进口,这一下等于掐住了它的脖子。为打破封锁,日本才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拽进二战。1942年元旦,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型。

美国要报复珍珠港,罗斯福选中用轰炸机炸日本本土,任务交给了杜立特中校。计划是16架改装B-25轰炸机从航母起飞,炸完东京等城市后,因为燃油不够、没法回航母,就得就近降中国。而降落点,选的正是衢州机场。

为啥是衢州?一是它“一地通五省”,水网铁路全,补物资方便;二是周边有3个军驻守,安全有保障;三是衢州机场是当时中国空军控制的跑道最长、设备最齐、离东海最近的机场,还管着闽浙皖赣的部分机场,空军行动灵活。

1942年4月,美国航母带着轰炸机直奔日本。可没到预定时间就被日军发现,轰炸机只能提前起飞。炸完日本后往西飞衢州,偏偏美国没及时把“提前起飞”的消息传给中国。等轰炸机群傍晚进中国领空时,中方还以为是日军来袭,立马拉防空警报、灯火管制。漆黑一片里,机组找不到机场,燃油耗尽后只能跳伞。

最终除1架迫降苏联,其余15架里,2人牺牲、8人被日军俘虏,剩下64人都被中国百姓救了下来,送到衢州空军总站,后来转去重庆。蒋介石还给杜利特颁了勋章,这就是二战里有名的“杜利特行动”。别看这次轰炸破坏有限,但它打破了“日本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后续影响远超军事层面。

杜利特行动让日本意识到衢州的威胁——衢州机场能炸本土,水网铁路更是牵制日军的关键。1942年4月底,日军调集85个大队,从杭州、南昌东西对进,要占衢州、金华,打通浙赣铁路。

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原本计划在金华决战,可蒋介石不同意,下令把主力集中到衢州:“衢州丢不得,必须不惜代价守”。就这样,衢州成了中日争夺的焦点,浙赣战役打响。

战役打了近4个月,一开始日军攻势猛,中方被动防守;可随着日军占的地方多了,兵力不够的问题就暴露了,攻守之势慢慢反转。

到8月底,除了金华、义乌,双方又回到战前的僵持状态。表面看日军没完成目标,中方守住了衢州和浙赣铁路,但代价惨重——日军沿途破坏机场、散播病菌,间接导致25万平民死亡,衢州伤亡尤其惨烈。不过中方也让日军付出1.7万余人伤亡的代价,消磨了它的持久作战能力。

浙赣战役其实是个信号:1942年的日军,已经没能力大规模攻城略地,只能守着交通线维持现状,中国的持久抗战拿到了阶段性胜利。

再看全局,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日本既没资源输入,又要被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猛打,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1945年日本投降后,浙江的受降点选在杭州富阳县宋店村,这里后来改叫“受降乡”,成了抗战胜利的纪念地。而到1949年,解放军解放衢州后,控制了浙赣铁路400公里路段,切断了国民党汤恩伯、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为解放江浙、两湖创造了条件。

从二战到解放战争,衢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在历史转折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神经外科周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