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化石”到“活课堂”:广东古树公园激活自然教育新场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5:35 2

摘要:古树下“寻宝”、古树“会诊”、古树“口述”历史……在广东,一棵棵百年古树正从寂静的“活化石”转变为生动的“活课堂”,跃动着传承岭南文化的生命力。近年来,广东以自然教育为切口推进古树名木守护行动,通过一系列场景化、互动化、系统化的自然教育活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古

古树下“寻宝”、古树“会诊”、古树“口述”历史……在广东,一棵棵百年古树正从寂静的“活化石”转变为生动的“活课堂”,跃动着传承岭南文化的生命力。近年来,广东以自然教育为切口推进古树名木守护行动,通过一系列场景化、互动化、系统化的自然教育活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古树保护类自然教育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古树、了解古树,传承古树中的生态文明与历史文脉。

打造古树公园品牌

树木葳蕤,鸟鸣阵阵,在350岁的“木棉王”下,一群孩子正记录树木生长数据、聆听历史故事,这是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创新开展的“古树文化科普系列活动”之一。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深度融合文物、建筑、古树名木等资源转换为自然教育课堂,通过建设古树主题自然教育径、开发自然教育课程、构建自然教育解说系统、培养“堂小青®”青少年讲解志愿者等途径,多维度擦亮了中山纪念堂古树品牌。

这是全省古树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实践的生动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省已建成的210个古树公园中,已有超50个将自然教育融入古树公园建设中,通过开展系统性自然教育活动或配备专业解说系统,使古树公园成功实现了从单一游憩空间向生态文化传承核心阵地的转型。这些公园不仅为古树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公众搭建了亲近古树、学习生态知识的优质平台,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

留住绿美广东乡愁

在深圳大鹏新区坝光盐灶古村,一片平均树龄超过200年的古银叶树群,正悄然变身为传承岭南文化的“活课本”。近年来,大鹏新区创新探索“生态保育+自然教育+多方联动”自然教育模式,创建坝光自然学校,构建“山海林河”自然教育体系,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古树保护热潮。基于古树保护实践,创作发行了《坝光有片银叶树》科普书、《坝光之光》纪录片、《琪琪去哪儿了》绘本等一系列文化作品,以多元化的方式传播古树保护理念,让古树故事成为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广东以自然教育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古树所承载的历史记忆、红色基因与生态价值,借助数字化、场景化等创新手段,推动古树文化深度融合“活”起来、“潮”起来。全省各地通过开展自然教育课程、主题展览、生态展演、AR导览及云课堂等线上线下活动,年均举办古树主题自然教育活动超百场,有效拓展了古树故事的传播维度。同时,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汕头等多地林业部门和科研单位将古树复壮、保育养护、健康巡检等专业技术融入自然教育课程,推动公众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不仅为古树保护注入持续的人文温度,形成“以树传文、以文促保、以保惠民”的良性发展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古树保护与文化传承新路径。

未来,广东省将继续深入挖掘古树守护在自然教育方面的潜力,开发古树主题自然教育课程活动,讲好南粤古树保护的故事,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古树保护中,实现古树保护活态传承,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

文、图|记者 张爱丽 通讯员 林荫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