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坡里种出希望的模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5:45 1

摘要:清晨,坝羊镇大坡村茶山的雾气还没散尽,驻村干部江政卉同管理茶山的干部已经踩着露水往茶山走去,查看今年茶叶出芽情况。她蹲在茶树旁,指尖划过新发的嫩芽——这380亩茶山,是大坡村脱贫后产业振兴的“第一笔家底”。

清晨,坝羊镇大坡村茶山的雾气还没散尽,驻村干部江政卉同管理茶山的干部已经踩着露水往茶山走去,查看今年茶叶出芽情况。她蹲在茶树旁,指尖划过新发的嫩芽——这380亩茶山,是大坡村脱贫后产业振兴的“第一笔家底”。

一、把“党课”播种田埂,泥土香里开出振兴之花

在茶园里的“露天党课”上,大坡村驻村干部把政策文件变成了“增收账本”,今年3月31日付采茶工钱的台账记录着,采茶的工费是25元一斤采一芽一叶,其中一名叫王小会的村民,一天下来便采了9.2斤茶叶,那么她这一天的工资合计就是231元。合作社今年从3月20日开采,两个基地轮换采摘,按照王小会这样的采茶工以采一个月来算,每月至少能获得6000元的采茶工钱,村合作社通过出售茶青村可获收益约9万元!这样的场景,一年要在大坡村上演好几次。大坡村把“三会一课”从会议室搬到了茶园、杨梅园和辣椒地。2024年冬天,时任第一书记的江政卉同支书张开珍带着党员群众给4000亩杨梅示范剪枝、施肥,脚下是崎岖的山路,嘴边聊的是大坡村特色产业发展给群众带来的实惠账。村民李永秋叔叔笑着说:“以前觉得党建是‘虚’的,现在看江书记他们,党员带头管茶园、修杨梅枝、种辣椒,这‘红色动能’比化肥还管用!”。

二、把产业结合特色,田间地头走出致富之路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大坡村的茶园边,有块醒目的“务工公示牌”,上面写着:“茶叶采摘期,每日用工50人,人均日薪100元以上”。这是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算的“增收账”,2025年大坡村扩展种植辣椒290亩、水稻6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00亩、油菜1600亩、太子参200亩以上,通过“产业+务工”模式,带动全村642户农户务工,户均增收超2000元。

大坡村因地制宜,集全体村民之力,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套种杨梅,将大批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相继盘活,几年间陆续种植了3800亩,今年可采摘面积800亩。

大坡村在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杨梅节”,通过杨梅节全力打造大坡杨梅文化品牌,助力农户增收致富,为全村117户农户增加经济收入,户均增收4300元以上。活动除精彩节目外,大坡村杨梅基地向游客免费开放,游客可以上山采摘,既可以品尝新鲜的杨梅,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乡村旅游的乐趣。大坡村采用“杨梅采摘+旅游”的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吸引力,这是大坡村种下的希望。

三、把文明融入行动,民风乡情展现新风底蕴

“孝老爱亲好,赡养父母尽孝道……”大坡村的大喇叭里,《十五好民约口诀》每天都会响上几遍。这是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琢磨出的“治理妙招”——把婚丧嫁娶的规矩、环境卫生的要求,全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

村民邓国刚叔叔家办喜事,主动按照“婚事报备制”缩减了宴席规模,他笑着说:“以前办酒要欠一屁股债,现在省钱又省心,这村规民约订得好!”每月两次的“全村大扫除”,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总是带头扛着扫帚就往村口走。如今的大坡村,房前屋后干干净净,邻里纠纷也少了,驻村工作队同村支“两委”干部调解的8起矛盾,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每一起都成了“握手言和”的暖心故事。

夕阳下,站在茶园高处,俯瞰整个大坡村,茶园、杨梅树、金黄的稻田连成一片希望的画卷——这便是“大坡村的振兴路”。(江政卉)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