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月经就便秘拉肚子?元凶可能是它(不是肠胃本身的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01:30 1

摘要:这是内异症发出的信号,而且肛门坠胀,不只是月经前,不少姐妹还会在月经干净后围排卵期,都可能出现这个症状。

每次一来月经,有的姐妹一身轻松,有的姐妹则总有各种烦恼缠身。

她们在经期会遭遇“想大便却拉不畅,肛门还坠得慌”的情况,以为只是痛经带来的表现。

但老王告诉大家,如果这种坠胀感反复出现,并越来越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就别再忽视。

这是内异症发出的信号,而且肛门坠胀,不只是月经前,不少姐妹还会在月经干净后围排卵期,都可能出现这个症状。

内异症成为病根的原因是什么

2022年更新的ESHRE指南中内异症的定义为: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

它的核心问题,是本该长在子宫里的子宫内膜,“跑”到了其他地方。

当异位的内膜长在直肠、子宫直肠陷凹(盆腔最低处)时,就会直接刺激肠道和周围组织。

内异症常导致严重的盆腔疼痛,月经期时疼痛尤为明显。对于出现症状的患者,常见表现为下腹部(盆腔)疼痛。

经期时,异位内膜和子宫内的内膜一样会“出血”,但血液无法排出,会在局部形成积液、粘连,压迫直肠。

炎症反应还会让直肠黏膜充血、水肿,产生“总想去厕所”的便意,同时伴随肛门下坠、胀痛的感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排便疼痛、便血。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内异症呢?

遗传因素是导致内异症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有一项关于入组内异症患者的调查,有内异症家族史的患者100例,占比为11.8%(100/850);

多为一级亲属(包括母亲、女儿和姐妹)患病(76.1%,86/113),二级、三级亲属中有81.5%(22/27)为母系亲属。

最新的荟萃分析纳入了17045例内异症病例,确定了14个得到多项研究结果支持的基因组区域。

通过对常见及低频蛋白编码变异进行直接基因分型,未发现独立的关联信号。

这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病因来自于遗传因素。

此外,手术是内异症的重要诱因之一,主要通过两方面增加发病风险:

1.组织残留与种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人工流产术等涉及子宫的手术中。

若子宫内膜组织(腺体或间质)意外残留并种植于手术切口或盆腔其他部位,可存活生长形成异位病灶。

2.破坏解剖屏障与微环境:部分手术可能改变盆腔正常解剖结构或微环境,降低局部对子宫内膜组织的清除能力,间接提升异位种植风险。

有研究招募了20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和212例年龄匹配的卵巢畸胎瘤患者,收集了初潮后任何手术史的信息。

多变量分析确定,剖腹手术、剖宫产与内异症风险呈正相关,其中剖腹手术使内异症风险增加,剖宫产使风险增加2倍。

另一方面外源性雌激素不容忽视,它指的是人体自身之外来源的、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物质。

它们可通过饮食、接触、药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干扰或影响体内正常的激素平衡与生理功能。

这种人工合成的环境化学物质(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可模拟雌激素等激素的作用,并改变信号通路。

比如部分零食中可能含有的环境雌激素(类雌激素物质),长期或大量接触可能通过干扰体内正常激素平衡,间接增加内异症的发病风险。

1.食品添加剂:部分人工色素(如柠檬黄)、防腐剂虽非直接雌激素,但研究提示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与雌激素代谢;

2.包装与加工环节:PVC材质的塑料包装可能释放邻苯二甲酸酯(环境雌激素),高温下释放量更高;

油炸、膨化零食若用激素残留的受污染原料(如油脂),也可能引入类雌激素物质。

比如邻苯二甲酸酯类与内异症患病率呈正相关,双酚A、有机氯环境污染物(二噁英、类二噁英化合物、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与内异症患病率存在显著关联。

为何肛周、会阴部坠胀感最明显呢?

主要原因在于高雌效应、低雄激素,导致的盆腔淤血综合征,进而出现的坠胀。

简单来说,激素紊乱是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而盆腔淤血综合征可进一步引发经期肛门坠胀。

宫腔内子宫内膜及宫腔外异位内膜组织的潜在病理机制,与子宫内膜间质祖细胞/干细胞的编程缺陷有关。

尽管构成异位病灶主体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不含体细胞突变,但其存在特定表观遗传异常,这些异常会改变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

例如,GATA结合因子6(GATA-binding factor-6)过表达可使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转化为异位内膜表型;

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过表达会导致雌激素过量产生,而异常升高的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水平会进一步驱动炎症反应。

如何应对?

1.自律饮食

绿叶蔬菜作为自律饮食的一部分,辅助改善激素失衡状态,可以通过肠道将雌激素排出。

绿叶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等)富含不可溶性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纤维素),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可与胆汁酸结合。

而雌激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后,以“结合胆汁酸”的形式随胆汁进入肠道,如果未被结合则可能经“肠-肝循环”重新吸收入血。

膳食纤维结合胆汁酸后,能促进其随粪便排出,减少雌激素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多余雌激素水平,这一过程被称为“肠道雌激素排泄”。

2.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塑料制品的危害有目共睹,特别是外卖和零食接触。

减少外卖餐盒、零食包装等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盐等环境雌激素的接触风险。

这类物质容易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影响雌激素代谢平衡,尤其对女性激素有潜在影响。

当然,老王不是让大家完全拒绝外卖,或者不吃零食。

而是注意:点外卖时,自备可重复使用的餐盒、筷子和勺子等。

购买零食、谷物等食品时,优先选择玻璃罐、纸袋或可降解包装,或直接选购散装食品,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

外出时用水杯、保鲜盒等替代一次性塑料杯、塑料袋等,从日常小事减少与塑料制品的接触。

3.谨慎选择宫腔镜手术

有医生会建议做宫腔内手术,但要做到心中有数,盲目进行手术可能带来一些风险。

比如宫腔粘连分离术、人工流产术等,易引发宫腔粘连、感染、子宫内膜功能受损、子宫穿孔、月经与激素紊乱等风险。

严重时可能导致不孕、宫外孕甚至子宫切除,对女性生殖健康危害很大。

因此,宫腔手术需严格把控适应证,术前经专业医生(结合B超、宫腔镜等)评估,术后按医嘱护理,以此降低并发症风险,避免盲目操作。

4.及时检查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出现病症及时的检查。

老王认为内异症应该在病灶出现前7-10年提前预判,且随着当前对患者各种分子表型的认识不断增加,这些表型逐渐被证明与多种合并症及后续跨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相关。

英国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平均确诊时间为6.6年。而在英国,有报告显示部分患者确诊延迟长达2-7年。

此外老王建议以无创、低经济成本的方法来判断内异症隐匿性发展的迹象,比如下面这些特征,姐妹们都可以对照自检:

5、 中医调理

缓解经期肛门坠胀,配合中医治疗,常见辨证类型有以下几种。

老王提醒大家,需结合经血性状、伴随疼痛、舌苔脉象等整体症状综合判断,最终需专业中医师面诊确定证型,才能精准调理。

另外,如果只是偶尔经期轻微坠胀,排便后缓解,平时没有异常,大概率是经期盆腔充血引发的正常反应;但符合前面提到的症状,务必及时检查。

后续,一定要与医生及时、有效沟通。无论是初次察觉异常症状,还是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不适、对方案有疑问,都建议主动向主治医生详细说明自身感受。

医生会根据年龄、症状严重程度、是否备孕等,制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从根源上减少异位病灶,缓解经期不适。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

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经期坠胀感的问题或困扰,可以留言或者后台私信老王。

来源:王晨辉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