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也会导致骨髓炎,从骨髓炎类型找生病原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4:27 1

摘要: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发的骨骼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骨髓、骨皮质及骨膜,可能导致骨质破坏、坏死和新生骨形成。

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发的骨骼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骨髓、骨皮质及骨膜,可能导致骨质破坏、坏死和新生骨形成。

最常见的致病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0%-80%),其他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如念珠菌)或结核杆菌也可能引起特殊类型骨髓炎。

在身体中,既能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血源性传播),也能直接感染或创伤性感染,临床上根据病发因素、病程长短等不同,划分了多种骨髓炎类型,根据这些类型,生活中,我们要着重注意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

根据病程的长短分类,临床上将骨髓炎分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亚急性骨髓炎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急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起病急骤,症状比较剧烈明显,儿童长骨干骺端(如胫骨近端、股骨远端)为高发部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超80%。其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局部剧痛、红肿及关节功能障碍,体温可达39℃-40℃,伴寒战、乏力、食欲不振、头痛等感染中毒症状,儿童可能因高热出现惊厥。

2、亚急性骨髓炎

亚急性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进展相对缓慢,常见于儿童。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骨髓炎相似,但症状较轻,实验室指标波动较小,易被漏诊或误诊。

3、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骨髓炎迁延而来,当急性骨髓炎未得到彻底治疗时,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持续存在并引发慢性炎症。此外,低毒性细菌感染也可能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过程。其他因素如外伤、手术并发症、免疫系统异常、血液循环障碍和长期慢性病等也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的发生。

慢性骨髓炎的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

① 持续性疼痛:患部周围或关节处的持续性疼痛,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睡眠质量。

② 肿胀与红肿:患部周围常出现肿胀和红肿现象,这是炎症反应的典型表现。肿胀是由于局部炎症引起的液体渗出和组织水肿,而红肿则是由于炎症引起的血管扩张和充血。

③ 窦道与脓液排出:在慢性骨髓炎的病程中,可能会形成窦道,反复向外排出脓液或死骨。窦道口时而闭合、时而开放,甚至可能长期不愈。

④ 患肢变形:长期的炎症和感染可能导致患肢增粗、变形,骨骼形状变得不规则,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

⑤ 全身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高热、寒战、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骨髓炎可以进一步分为:

髓内型(C-MI型):病变仅限于骨髓腔内;

浅表型(C-MII型):病变位于骨皮质浅部;

局限型(C-MIII型):病变累及骨髓和骨皮质;

弥散型(C-MIV型):病变广泛分布于骨髓和骨皮质。

1、 血源性骨髓炎

血源性骨髓炎是最常见的类型,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原发病灶包括皮肤疖肿、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儿童因血供丰富且免疫系统未完善,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

2、创伤后骨髓炎

创伤后骨髓炎多由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手术后感染引起,细菌通过伤口直接侵入骨组织。其典型表现为伤口不愈、脓性渗出及骨外露。

3、邻近组织感染蔓延

邻近软组织感染(如脓性指头炎、小腿慢性溃疡)可直接蔓延至骨组织,引发骨髓炎。糖尿病患者因足部血管病变导致的糖尿病足骨髓炎,也属于此类。

1、 硬化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以骨质硬化为主要特征,好发于长骨骨干(如胫骨、股骨)。其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宿主免疫力及病原体毒力密切相关。X线显示骨皮质增厚、髓腔狭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2、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由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及局部脓肿形成。脓液积聚可导致骨质坏死。

3、结核性骨髓炎

结核性骨髓炎属于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脊柱和关节。其表现为低热、盗汗及局部冷脓肿,影像学可见虫蚀样骨质破坏,治疗需长期抗结核药物。

来源:中医骨科专家夏小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