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那双眼睛灵动有神,情感真挚动人,靠着这份魅力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带到了大银幕上,成了那个年代大家共同的珍贵回忆。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她那双眼睛灵动有神,情感真挚动人,靠着这份魅力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带到了大银幕上,成了那个年代大家共同的珍贵回忆。
从“小黎英”到“玉芬”,再到“阿兰”,王晓棠演的每个角色都特别出彩,深深烙印在了好几代人的心里,怎么都忘不了。
2021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星光熠熠,87岁的王晓棠登上了这个大舞台,精神看起来十分不错。
就像照片里看到的那样,她穿着一条深蓝色的长裙,头上戴了个俏皮的发箍,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优雅和活力。
她脸上的笑容特别美,很大气,不过更多还是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
王晓棠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她模样俊俏,文章也写得十分出色。
在重庆市巴蜀中学读书时,她就曾代表学校参加讲演比赛,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独特的见解,一举夺得了全市第一名。
王晓棠的班主任叫刘家树,这人身份可不一般,他是周恩来所领导的党组织安排到学校来组建党支部的地下党员。
刘家树老师没多久就察觉到王晓棠天赋极高、才华出众,对这个小姑娘的本事惊叹不已。
他特意叮嘱王晓棠,让她一定要去报考上剧专,这上剧专其实就是上海戏剧学院以前的名字,还跟她说可以去找校长熊佛西帮忙。
1948年春天,王晓棠跟随父母回到了南京,同年冬天,一家人又迁居到了杭州,王晓棠也因此转学到了浙江省立女中。
眼前是王晓棠在杭州和母亲以及姐妹的合影,不得不说小时候的王晓棠就非常漂亮,一家人中就属她最亮眼,不过她的妈妈也很有气质,也难怪能生出这么好看的女儿。
在那里,她依然保持着优秀的品质和对艺术的热爱,毕业后,王晓棠牢记刘家树先生的建议,决定报考上海剧专。
然而,由于对上海并不熟悉,报考的过程并不顺利,幸好,晓棠母亲的朋友吴鸿翼辗转托人,联系到了著名演员赵丹的妻子黄宗英。
黄宗英热情地接待了王晓棠,可遗憾的是,她告诉王晓棠,表演系当年不招生,这让王晓棠感到十分失望。
看着眼前这个失落的小姑娘,黄宗英笑着问她:“当兵,你敢不敢?”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参军意味着可能要去前线打仗,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但18岁的王晓棠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回答:“敢!”
1953年的时候,王晓棠凭借着超厉害的才艺被破格招进部队,进了总政京剧团。
照片里的王晓棠,眉眼那叫一个灵动,眼睛又大又亮,里面满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她一笑起来魅力十足。
那时的她,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小白丁,团里的其他人要么是名角,要么有着深厚的功底。
但王晓棠并没有自卑,她凭借着自己的刻苦与努力,在京剧团里努力学习,每天,她总是最早起床练习基本功,最晚休息。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短短的一年里,她就荣立了三等功,然而,就在她刚刚对京剧有了一定的熟悉和掌握时,第二年,她又被调入了总政话剧团。
这对王晓棠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她对话剧几乎一窍不通,但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去学习话剧的表演技巧,努力适应新的环境。
1958年3月,王晓棠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她从总政话剧团调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在这里,她的演艺事业迎来了新的高峰。
在电影《英雄虎胆》中,她扮演了女特务阿兰,这个角色与她以往所饰演的角色完全不同,是一个充满了复杂性和魅力的人物。
王晓棠为了演好阿兰,不仅仔细研究了剧本,还专门去学习了伦巴舞,她那美丽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在电影中演绎的伦巴舞,迷倒了那个时代的所有人。
凭借着对阿兰这个角色的精彩演绎,王晓棠一下子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明星。
在此之后,她又相继出演了《海鹰》《鄂尔多斯风暴》等优秀影片,她的名字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1963年,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跟观众见面了,这部片子直接成了王晓棠演艺生涯里特别经典的一部,在这部电影里,王晓棠分饰两角,一个人把双胞胎姐妹金环和银环都演了。
这俩姐妹性格差别可大了,金环那叫一个泼辣大胆,还特别勇敢;银环呢,就是温柔婉约,心思细腻又内向,为了能把这两个角色都演得活灵活现,王晓棠可没少下功夫。
她把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读得滚瓜烂熟,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她还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琢磨姐妹俩的性格、神态和语言习惯。
拍摄过程中,她几乎每天都写笔记,反思自己的表演得失,最终,她成功地塑造了金环和银环这两个经典形象,再次成为了亿万观众瞩目的焦点。
1964年,王晓棠荣获中国电影第三届 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那一年,部队观众投出的10万张有效选票中,填写的竟全是王晓棠一个人的名字,这足以说明她在观众心中的地位。
然而,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特殊时期,王晓棠也遭遇了挫折,她被下放劳动改造。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她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压力,更让她痛心的是,她17岁的爱子因病无人照料而离世。
这对王晓棠而言,无疑是极为沉重的打击,看看这张照片,里面是王晓棠和儿子同框的画面,照片里的王晓棠笑得特别灿烂,光看她的眉眼,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满满的幸福,她身旁的小儿子,一脸天真无邪的模样。
但她没有被击垮,她坚强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安慰丈夫,鼓励自己,她用坚强的意志力挺过了这段黑暗的时期。
王晓棠的丈夫叫言小朋,他是京剧须生言菊朋的小儿子,也是八一厂的演员,这张照片就是言小朋的样子,长相还是很周正的,头发也整理的很干净利落。
与王晓棠不同的是,言小朋参演的几乎都是配角,比如在六七十年代,他在《战上海》中饰演巴队长、在《奇袭》中饰演李伪司机和桥头美军两个角色、在《哥俩好》中饰演一排长等等。
但言小朋并不在乎角色的大小,他甘做绿叶,全力支持妻子的事业,他把家务事几乎都承包下来,让王晓棠能够安心地投入到演艺工作中。
1952年,言小朋作为总政文工团成员和黄宗江到上海招录演员,黄宗英向他们推荐了王晓棠。
当时,唱功极好的王晓棠即兴演唱了京剧《拾玉镯》《凤还巢》等唱段,言小朋一下子就觉得这个漂亮姑娘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录取了她。
回到北京后,言小朋逐渐喜欢上了王晓棠,1954年,两人喜结良缘,两年后,他们的儿子降生,王晓棠觉得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便将儿子取名为言群。
王晓棠夫妇从小就对言群用心培养,可没想到,儿子却不幸因病去世,在丈夫的陪伴和支持下,王晓棠慢慢走出了儿子去世的阴影。
可是祸不单行,1992年,王晓棠的丈夫言小朋也因病去世,这再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和挫折,但王晓棠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从未消减,1992年9月,王晓棠成为八一厂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厂长,也是中国电影史上唯一跻身女将军的演员。
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中1998 年,王晓棠从八一厂厂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她并没有停止创作的步伐。
她退休之后,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电影艺术,到了2000年,她亲自策划还担任了编导,推出了故事片《芬芳誓言》。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海峡两岸的亲人们盼着能早日团聚,整部片子饱含深情,特别能打动人。
影片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当人们对《芬芳誓言》好评如潮时,她又投入到了纪实性电视剧《倚天长剑》的策划和创作之中。
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但王晓棠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她总坚持凡事靠自己,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有一次从宁波回京,她坚持不让别人协助,不仅自己拿行李,还主动帮助别人。
当回到首都机场,大家把行李放到手推车上,王晓棠竟抢先推上,且不让任何人帮忙,她那健步如飞的样子,让人们看到了她身上那种坚韧和自强的精神。
王晓棠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是明星,是艺术家,是将军,但她自己却说:“我是一个兵。”
这句话,体现了她对自己的定位,也体现了她对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吉林日报——王晓棠:我是一个兵2018年07月10日
光明日报——王晓棠:光影人生60载2015年04月18日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