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来了,天气明显变短了,早晚凉气直往脖子里钻。一大早,我就看到邻居老张在菜地里忙活,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这大蒜种下去半个月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过去一看,心里明白了七八分——又是覆土太厚惹的祸。
秋分来了,天气明显变短了,早晚凉气直往脖子里钻。一大早,我就看到邻居老张在菜地里忙活,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这大蒜种下去半个月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过去一看,心里明白了七八分——又是覆土太厚惹的祸。
老话说得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正是播种耐寒蔬菜的黄金时节。但秋分种菜不同于春夏,一旦踩坑,轻则出苗不齐,重则全军覆没。经过多年实践,我总结出三个最常见的坑,看看你中招了没?
第一坑:啥菜都往地里扔,不分喜温还是喜凉
秋分一过,天气真的转凉了。北方地区尤其明显,早晚温差加大,地温也开始下降。这时候如果还按照夏天的思维种菜,啥种子都往地里撒,那就大错特错了。
喜温的蔬菜在秋分后绝对不能种,比如黄瓜、四季豆、西红柿、南瓜、丝瓜等。这些蔬菜需要较高温度才能生长,温度降低后生长速度变慢,很难开花结果。
比如黄瓜,秋分后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时花粉活性强,但晚上温度骤降,幼瓜根本长不大;四季豆即使开花,花粉也没有活性,坐不住豆荚。
那么秋分后适合种什么呢?耐寒蔬菜才是首选:菠菜、油麦菜、樱桃萝卜、香菜、大蒜、小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蔬菜在低温环境下不仅能生长,反而因为温差大积累更多糖分,口感更加鲜甜。
第二坑:播种方法太随意,不出苗就怪种子
很多人种菜随意,挖个坑丢种子埋上土就完事了。结果不出苗就抱怨种子不好。其实问题出在方法上。
大蒜种植最典型:有些人覆土过厚,超过5厘米,蒜瓣需要消耗大量养分才能顶出地面,往往导致出苗慢、苗弱,甚至没顶出来就烂在土里。正确的覆土厚度是3厘米左右,芽点要朝上。
播种后急浇大水也是常见错误。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板结,形成硬壳阻碍蒜芽破土,同时土壤湿度过高易导致蒜瓣腐烂。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土壤本身墒情较好,可不急于浇水;如果偏干,应适量浇水,最好采用沟灌或喷灌的方式,让水慢慢渗透。
土壤质量同样关键。过于细碎粘重的土壤,遇水易板结,通气性差,会抑制种子发芽。整地时掺入腐熟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透气性。
第三坑:忽视天气变化,管理一成不变
秋分后气温多变,时而“秋老虎”发威,时而寒流突袭。如果管理方法一成不变,蔬菜很难健康成长。
水分管理要灵活。科学浇水讲究时机和方法,可采用膜下滴灌节约水、减少蒸发。没条件的可采用沟灌、小水勤浇的方式。浇水时间最好选在早晚,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遇到“秋老虎”发威,35度以上高温时,遮阳降温措施不能少。可以选择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遮阳,避免最强光照。播种后也可以覆盖薄稻草或遮阳网来保墒,但出苗七成左右就得撤掉,否则苗子会徒长。
肥料施用也有讲究。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土壤水溶液浓度增高,应适当减少施肥量,薄肥勤施。建议在傍晚温度较低时施用,此时水分保持时间长,利于作物吸收。未腐熟的有机肥千万不能用,因为地温回升后会发酵烧根。
老话说:“秋分种菜正当时,根壮叶肥好过冬”。这几天正是最佳播种时机,别再耽误了。避开这三大坑,你种的菠菜、香菜、樱桃萝卜定能苗齐苗壮,为冬日餐桌增添鲜绿。
看着老张重新调整了种植方法,我心想:种菜如人生,得顺势而为。秋分种菜,不是看你有多勤快,而是看你是否懂得自然规律。顺应天时,规避误区,方能有所收获。
各位菜友,赶紧检查一下你的菜地,有没有踩坑?现在改正还来得及!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