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江新区企业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如银色巨鲸跃出地平线,在全球首次兆瓦级空中风电试飞中划出低空经济发展的弧光。
九月的新疆戈壁,风如铁翼。
湘江新区企业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如银色巨鲸跃出地平线,在全球首次兆瓦级空中风电试飞中划出低空经济发展的弧光。
9月24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拉开帷幕,中电星河等多家新区科技企业携低空经济最新产品,亮出“黑科技”,展示“高精尖”。会上,北斗实验室联盟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北斗领域的实验室联盟,采用“1+6+N”的模式,其总部设在湘江新区。
这也恰似湘江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两个缩影:一边是“空天能源”的创新突破,一边是“北斗+”应用的生态拓展。作为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江新区正以“鸿鹄之志”,从政策布局、技术攻坚、场景落地到产业链聚合,构建起一条完整且富有韧性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链。
临一云川研制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新疆哈密淖毛湖基地成功完成试飞。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低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何为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万亿低空赛道加速崛起,长三角编织“4小时低空产业圈”、深圳打造全球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重庆聚焦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低空货运物流……角逐“天空之城”,各省各显神通。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仅需一小时,直升机就能搭载患者实现跨市转运,为情况紧急患者开辟“空中救援通道”;未来,即使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搭乘“空中的士”,只要10分钟就可以从长沙黄花机场到达麓谷产业园,无需考虑交通拥堵带来的烦恼;企业依托北斗技术,监测各项数据,让低空经济“高飞”无忧……
秋日的湘江新区,低空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城市面貌和产业生态。
在华羽先翔的总装车间内,工程师们正在对鸿鹄Mark1 eVTOL进行最后的调试。这款倾转旋翼飞行器如同科幻电影中的“空中的士”,两侧机翼各配备6组可倾转的电动旋翼,可搭载4名乘客。“eVTOL不依赖跑道滑跑,可以垂直起降,运营成本是直升机的十分之一,适用于景区观光、城市通勤、空中医疗救援等领域。”公司创始人白志亮介绍道。
9月9日,中国民航局受理了华羽先翔自主研发的鸿鹄eVTOL整机及核心子系统型号合格证(TC)申请。这也意味着华羽先翔成为国内首家自研飞控系统与电动力螺旋桨系统随整机进入适航审定程序的eVTOL主机厂,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安全与自主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华羽先翔自主研发的鸿鹄eVTOL整机及核心子系统型号正全力冲刺合格证(TC)申请。
应急救援领域同样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年2月,湘江通航用直升机开辟空中“生命通道”,帮助一名患者紧急从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转运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救治,仅用1小时12分钟跨越邵阳至长沙,为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目前,湘江通航已构建覆盖全省的应急救援网络,2024年完成医疗转运、森林灭火等任务超50次。湘江通航负责人介绍:“我们实现重、中型直升机常态化备勤,建设了2个应急救援基地、11个直升机标准起降点,可实现应急救援30分钟内快速响应。”
在工业应用领域,临一云川的浮空风电系统开辟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路径。其S1500系统相比传统陆上风机,无需建设大吨位塔筒,可节省材料40%,度电成本下降30%,年等效满发小时数逾4000小时,是陆上风电的2到3倍。CEO顿天瑞在试飞现场表示:“此次试飞成功是产品工程化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湘江通航多次使用直升机开辟空中“生命通道”,为患者争取救助时间。
森鹰智能则聚焦毫米波雷达与北斗融合应用,在低空经济赛道上“弯道超车”。公司董事长唐少林告诉大麓君:“我们不仅仅生产单一产品,还形成了上下游深度融合的生态链条,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服务体验。”
打“飞的”上班的场景不久将会实现!空中快滴打造的低空经济产业互联网平台,正重新定义无人机服务商业模式。创始人文宏成形象地描述:“我们就像无人机服务的中枢神经,让供需匹配更高效、更便捷。”该平台已覆盖施肥植保、播种、农药喷洒、消防救援等场景,未来还将探索载人无人机出行服务应用。
这些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共同勾勒出湘江新区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图景。从空中救援到新能源开发,从城市交通到工业应用,低空经济正在这里迸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
政策赋能与物理载体的协同布局,为湘江新区低空经济按下“加速键”。
7月,总规模2亿元的湘江通航产业基金已完成备案,正式进入投资运作阶段,标志着湘江集团首支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启航。
这只基金由湘江集团湘江通航公司和中盈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聚焦投资低空经济产业、航空航天北斗产业等领域具备成长潜力的企业。通过“以投带引”战略部署,基金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落地湘江智航新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助力将湘江智航新城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在物理载体建设方面,新区的布局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整体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湘江智航新城低空经济产业园(一期)正在加速建设,按照“一心五片区”的空间布局,将打造整机及高端装备研制区、前沿技术交叉创新区、低空经济总部及创新孵化区、航空科教应用试验区、飞行社区等功能板块。
湘江智航新城低空经济产业园(一期)效果图。
园区以新型航空器、无人机总装试飞基地、发动机及新型航材研发创新基地、低空智联系统平台及相关硬件设备研发基地、低空总部基地、低空物流示范基地、航空教育培训基地及湘江航空航天科普馆等为核心产品。项目建成后,将带动航空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吸引国内外众多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资源集聚。
“这些重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研发-测试-应用的完整闭环,使长沙成为中部低空经济的创新策源地。”湘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通过打造“政策+基金+载体”的全方位支持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低空经济,志在“高飞”。
值得一提的是,湘江新区在人才资源方面拥有明显优势,聚集了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顶尖高校,在航空航天领域具备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能力。同时,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等省级“四大实验室”布局新区,多所高等院校、36名“两院”院士、4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汇聚岳麓山下,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岳麓山下,湘江西岸,一场“与天空共舞”的探索正在尝试。
随着湖南省“1+13+N”通用机场网络的加快推进和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持续深化,湘江新区正在成为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可以预见的是,从临一云川的浮空风电到华羽先翔的“鸿鹄”飞行器,从北斗峰会的技术展示到坪塘机场的枢纽建设,湘江新区以超全市70%航空航天企业集聚度,书写着低空经济从“概念验证”到“生态示范”的跃迁之路。
◎来源:湘江早报
了解更多新区资讯
↓↓↓↓↓来源:湖南湘江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