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女带4孩续面”面馆老板决定永久闭店并给当事人赔礼道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3:35 1

摘要:“这是我全部的身家,经营了5年,但我决定永久闭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9月23日,郑州“老霍记郏县饸饹面”老板霍某的致歉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这段从夏天发酵至初秋的“续面风波”,最终以倾注老板全部心血的面馆关停落下帷幕。从一次寻常的就餐纠纷到全网热议的舆情事件,

“这是我全部的身家,经营了5年,但我决定永久闭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9月23日,郑州“老霍记郏县饸饹面”老板霍某的致歉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这段从夏天发酵至初秋的“续面风波”,最终以倾注老板全部心血的面馆关停落下帷幕。从一次寻常的就餐纠纷到全网热议的舆情事件,这场闹剧的每一步演变,都刻着规则缺失与情绪失控的代价。

事件的起点本是毫不起眼的服务摩擦。8月13日,3名女子带着4名儿童到店就餐,实际消费140.58元,依照店内“免费续面”规则续面两次后,第三次续面时遭到店员拒绝,争执中孩子被训斥至哭泣。顾客因服务态度给出差评,这本是商家与消费者间常见的矛盾,却在老板霍某的决策下走向失控——他随即发布未打码的监控视频,宣称“7人只点1碗13元面”,甚至戏称顾客为“七匹狼”,试图借助舆论施压。

初期信息不对称下,网友纷纷指责顾客“贪小便宜”,涉事母子瞬间陷入网暴漩涡。但当顾客晒出140.58元的消费凭证,真相的反转让舆论彻底转向。公众发现,商家不仅刻意歪曲消费事实,更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肖像权,“续面成本不过几毛钱,店家格局太小”的批评声铺天盖地。更值得玩味的是,在街道办调解下双方曾签署和解协议,顾客删除差评,商家承诺道歉,可霍某转头便开直播反悔,直言“最后悔签和解协议”,彻底耗尽了协商解决的可能。

这场舆情危机的升级,本质是商家在规则与情绪双重失序下的连锁溃败。从规则层面看,店内“免费续面”条款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续面次数、适用范围模糊不清,为纠纷埋下隐患。从危机应对看,霍某将网络曝光当作“武器”,而非沟通手段,在未核实完整事实的情况下煽动公众情绪,尤其忽视未成年人肖像权保护的法律红线,触碰了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底线。8月18日他首次道歉时,不仅未正视核心问题,反而试图以“继续无限续面”的承诺平息怒火,自然难以获得公众谅解,当晚面馆便因群众围观被迫提前关门。

直至9月23日的终局致歉,霍某才终于展现出迟来的诚恳。他在视频中承认“给当事人造成了伤害”,承诺亲自向马女士等当事人赔礼道歉并给予补偿,若对方坚持诉讼,自己会“真诚勇敢地面对”。对于流传的“拖欠工资”“学徒缴费”等传言,他也逐一回应澄清,试图挽回信誉。但此时面馆招牌早已被拆除,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经营5年的生意终究回天乏术。评论区里,网友的留言耐人寻味:“早点拿出这个态度,何至于此”“以后不要太狂,好好做人”,道出了公众对“知错能改”的认可,更暗含对“早知今日”的惋惜。

面对这场终局,涉事顾客马女士的回应透着疲惫——“身体不舒服,不想回应此事”。此前她已明确表示拒绝和解,正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对方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的责任,这场风波对其家庭造成的心理伤害,显然难以随面馆关停而消散。

一碗续面,毁掉一家店,牵动无数人。这场事件成为小微企业舆情应对的典型警示:商业规则的模糊是纠纷的温床,而情绪主导的危机处理则会将小矛盾推向无法挽回的深渊。在数字时代,公众的情感共鸣远胜规则条文,尊重消费者、守住法律底线、保持沟通理性,才是商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老霍记”的招牌彻底消失在郑州街头,留下的不仅是一个老板的创业教训,更是给所有经营者的一记警钟:生意场上的“面子”,从来不是靠舆论施压挣来的,而是靠真诚服务与责任担当换来的。

来源:阿峰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