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磅展示内蒙古考古新发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3:32 1

摘要:9月22日,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专业沙龙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集中发布了西辽河流域系列考古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聚焦红山文化等核心考古学文化,涵盖聚落形态、祭祀体系、生业方式等关键领域,为厘清西辽

你是否好奇

在内蒙古西辽河流域的草原与河谷间

8000年前的先民

如何规划家园、繁衍生息?

9月22日

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

“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专业沙龙上

一幅更为恢宏的中华文明

早期图景正被揭开

关键线索

深藏于内蒙古西辽河流域的黄土之下:

距今8000年前的先民

已经开始按照严谨的“中轴线”

布局他们的聚落

9月22日,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专业沙龙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集中发布了西辽河流域系列考古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聚焦红山文化等核心考古学文化,涵盖聚落形态祭祀体系生业方式等关键领域,为厘清西辽河地区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全新实物依据,进一步印证了该流域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2021年以来,内蒙古在西辽河流域开展一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新石器时代乌兰图嘎遗址发现房址、灰坑等110余处,出土遗物1800余件,将西辽河流域中轴线建筑布局特点追溯至距今约8000年。

西刘家屯遗址出土陶、石、骨、蚌等器物300余件,为研究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演进及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材料。

新石器时代彩陶坡遗址、元宝山积石冢以及青铜时代小塘山遗址、西大梁遗址、稻田村南遗址等发掘工作,均为研究西辽河文化提供了新实证。

这场沙龙干货满满

不仅为我们呈现了8000年前的先民

如何规划社区生活

也让成果发布平台——

北京文化论坛进入我们的视野

↓↓↓

相关介绍

北京文化论坛创办于2022年,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坚持国际性定位,已成为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

2025北京文化论坛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包括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专业沙龙正是2025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活动之一。

论坛期间,中央和各地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世界知名文化机构代表、头部文化企业代表、文化名人、行业领军人物等约800名中外嘉宾齐聚北京,围绕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信息时代的文化创造和传播方式变革等前沿议题展开演讲交流,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

从内蒙古8000年前的建筑智慧

到辽冀两地勾勒出的红山文化社会图景

此次北京文化论坛发布的西辽河流域考古成果

不仅串联起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片段

更让我们对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文明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沉睡数千年的遗址与文物

是文明的见证

更等待着我们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历史奥秘

丨来源:青橙融媒综合新华网、人民网、北京文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王伊蕾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