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南地区的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出炉了,城市间竞争格局发生了一点点改变。南宁以3053. GDP总量9亿多一点大于惠州2910.06亿元,两者相差不到150亿元,体现出激烈的竞争情况。中山市以1974. 65亿位列第八位,柳州市以1456.63亿元居第十
华南地区的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出炉了,城市间竞争格局发生了一点点改变。南宁以3053. GDP总量9亿多一点大于惠州2910.06亿元,两者相差不到150亿元,体现出激烈的竞争情况。中山市以1974. 65亿位列第八位,柳州市以1456.63亿元居第十三。
南宁是我国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在华南西部,背靠西南,面向东南亚,靠近东部沿海地区,并且与东南亚内陆国家相接壤,位置十分优越。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已经成为了中国和东盟经济贸易往来的一座重要桥梁。这座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较多,四季常青,享有“绿城”的美名。邕江穿越城市,给城市的经济发展供应充足水源。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南宁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正在变成“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
南宁2025年上半年GDP为3053.09亿元,以微小差距高于惠州。南宁经济增长归功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尤其依靠新能源汽车和铝加工产业的发展。街上巷子的机器运转声不断,五象新区新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座城市已经由传统商贸城市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城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千亿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落地之后,南宁的产业结构也在向高端化发展。但是与周边发达城市相比,南宁的经济总量依旧偏小,需要进一步地培养壮大新兴产业。
南宁交通网络完备,吴圩国际机场联系国内及世界各地城市,南宁东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市内轨道交通线路逐渐成网,提高了市民出行效率。南宁国际铁路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班列开行数量明显增多,跨境运输量也增加了不少。通往东盟国家的国际大通道正在加快建设之中,未来在区域交通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将会更加重要。但是相比于一线城市,南宁交通基础设施还有提升空间,必须持续加大投资。
南宁的高校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16所本科学校,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大学是广西大学。这些高校为城市的发展输送了人才,在与东盟的交流合作上也培养出大批的专业人才。南宁的高校数量在广州之后,在广东省内能排第二。教育资源的集中使南宁在华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吸引周边地区的学生来读书。但是同时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能力还需提高,必须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南宁市的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两个方面,青秀山风景区是南宁市的“绿肺”,登上龙象塔就能一览邕江的美景。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使人们能知道壮乡的风土人情。伊岭岩溶洞奇景叫人叹为观止,扬美古镇保存完好明清时期建筑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南宁每年都有很多商务客人,推动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过南宁旅游知名度还有待提升,需要继续发掘旅游资源优势。
惠州市处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侧,南部有大亚湾,紧靠深圳、香港两个国际大都会。地理位置使惠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可以直接受到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惠州陆地面积1. 陆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惠州和深圳的交通联系越来越便利,深汕高铁通车之后,惠州就已经进入了深圳半个小时经济圈里了。惠州区位的优势给惠州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惠州2025年上半年GDP达到了2910.06亿,增速10.01%,发展势头强劲,但是总量不及南宁。惠州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项目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中海壳牌三期等等上百亿的项目已经相继投产,推进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破5000亿元。惠州是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和手机零件生产中心之一,给全世界超过50%的智能手机提供相机模块。目前惠州正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即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加上生命健康产业,建设一个多元化产业体系。
惠州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了,除了原来的高速公路网以外,深汕高铁也加强了惠州市跟深圳的联系。惠州平潭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方便了商务出行。惠州港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深水良港,助推进出口型经济发展。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的推进,惠州的区位优势将会愈加明显。惠州内部的交通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市域内快速交通系统建设比较滞后。
惠州的高等教育资源很有限,只有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与南宁这些省会城市比存在较大差距。然而惠州由于毗邻深圳的独特地理优势,也可以借用周边城市高校资源来培养学生。近年来,惠州积极引进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平台,补齐自身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与此同时,惠州市企业同高校开展实用型人才培养,为产业的发展供给人力支撑。未来惠州要加大高等教育投资,提高自我人才培养能力。
惠州市的旅游资源是以海滨风光为特色的,巽寮湾、双月湾是最具知名度的海滨度假区,引来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罗浮山道教文化很浓厚,山势高峻,古树茂密,风景优美。西湖风景十分优美,被称为“苎萝西子”,可以与杭州西湖媲美。大亚湾岸边的沙滩与度假设施给予游客休憩之处。近些年惠州市大力开展旅游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优化服务品质。惠州市旅游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旅游知名度还有待提高,需加强宣传推广。
中山市坐落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珠江口西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节点城市。因为不在广深港澳这些大城市附近所以以前发展受到了局限。深中通道开通以后,中山一下成为了“临深城市”,区位优势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山市面积为1800平方公里,是广东省经济密度较高,但是面积较小的地级市之一。以伟人命名的城市正在借深中通道的机会重新定位自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位置。
中山市2025年上半年的GDP是1974.65亿,位居全省第8位。中山经济有着不错的韧劲,外贸震荡且需求低沉时,规上工业增加量与外贸出口这两项关键数据仍然优于全省均速水平。中山制造业基础雄厚,每年制造10亿件以上的灯具、1.8亿多台家电,近些年,中山努力促使产业完成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企业在规上工业所占比重已经增长到52.6%。一年来,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中山的GDP排位从第59位攀升至第57位,证明了通道所带来的效益。
深中通道是中山交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这座跨越珠江口的超级工程在开通的第一年里总车流量达到3100万多车次,平均一天的车流量在8.64万车次上下,大致是珠江口日过江车辆总量五分之一的数量。中山与深圳的联系通过深中通道变得更紧密了,中山和深圳在医保、公积金等方面可享受同城化待遇。深中通办共735项事务可以。中山内部的交通网络正在不断完善,但是城市交通还是会出现拥堵状况,需对路网加以改善。随着深中通道释放效应,中山的交通位势将会更高。
中山的高等教育数量不是太占优,但是职业培训体系相当完善。近年来,中山市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引才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山组织招聘会超过230场,引进各类人才4万多人。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当中,中山进入到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之中,在全国范围里排名第31位。中山每平方公里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数在全省排第5位,创业氛围浓郁,有利于人才成长。
中山的旅游资源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作为特色标志,而孙中山故居旅游区则是当地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每年会接待众多来此观光的游客。中山温泉是知名休闲度假去处,配备齐全的设施。岐江夜游可让游客赏城市夜色,体味中山现代的气息。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市博物馆在全国的排名上升到前二十位左右的热门博物馆城市里的博物馆,而石岐乳鸽、脆肉鲩之类的特色食品在外界也更为人知晓一些。2024年中山旅游业总收入破236亿元大关,中山接待过夜游客数量突破千万人次、创近年之最。
柳州市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广西中部,是连接华中西南交通的重要交通枢纽。柳州属于珠江水系上游,柳江贯穿全城,给柳州城市发展给予水资源以及航运方面的条件。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在区域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柳州积极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全其美。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依靠工业,不过并不只局限于工业,正向着综合性城市发展。
柳州市在2025年上半年的gdp总量为1456.63亿元,在华南排第十三名。柳州经济增速7%,态势比较好。柳州以前汽车产业为支柱行业,近年面对产业低谷,积极转型,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2.3%,锂电池产能扩张带动出口暴涨207%。柳州也推助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AI生产线的普及提高,靠着设备改进助力企业技术改变,。这些举措体现出柳州这座老工业基地正在展开升级转型。
柳州交通比较便利,为西南的铁路枢纽,湘桂铁路、黔桂铁路在此交汇。高速公路连通周边的主要城市。柳州白莲机场开通了不少国内航线,对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柳江航运能力有限,但是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依然对柳州经济发展起到有力支撑。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开展,柳州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并给物流及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柳州作为广西地级市之一,其高等教育资源是相当的突出的,有广西科技大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很多的高校。这些高校给柳州产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人才支撑,在工程技术方面,培养出大批的技术人员。柳州也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塑造出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来,柳州市加大了引进外来教育资源的力度,加强和知名院校的合作,提升本地人才的培养水平,。高端人才培养的能力依旧不够充足,所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柳州旅游资源中工业旅游和自然风光为主,柳州工业博物馆展示着城市工业发展史,属于重要景点。鱼峰山风景区是城市的天然氧吧,上山俯瞰柳州全景别有一番风味。柳侯公园为了纪念唐朝时期的文学家柳宗元,具有非常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百里柳江风景如画,沿江景观带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柳州也将工业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发出独特的旅游产品。但是旅游业名气不大,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看完华南地区这四座城市的发展现状,不知道大家更看好哪座城市的发展前景呢?区位优势明显的南宁,大项目带动的惠州,深中通道赋予的中山,积极转型的柳州哪一个呢?欢迎分享你的观点和发现。
来源:万物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