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造车和重启造芯,几乎是同时做的决策,把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说实话,‘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这是雷军近日在微博上的感慨,瞬间引发全网关注。
“造车和重启造芯,几乎是同时做的决策,把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说实话,‘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这是雷军近日在微博上的感慨,瞬间引发全网关注。
许多网友第一眼看到这句话,不禁疑惑:一个千亿公司老板居然说养两个孩子压力大?但雷军说的“两个孩子”,其实是指小米同时推进的造车和造芯业务。这两大业务都是众所周知的“吞金兽”,单拎一个出来就足以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2021年初,小米做出了两个重大战略决策: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同时重启手机SoC芯片研发。这两个决策几乎同步推进,构成了小米“双线作战”的战略基点。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决策。雷军派出小米第54号员工朱丹负责SoC芯片业务,计划至少投资十年、至少投入500亿元。而汽车业务的首期投入就是100亿元,后续十年预计投入100亿美元。
造芯之路尤为艰难。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135亿元。目前研发团队超过2500人,今年预计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
汽车业务同样烧钱。在去年跨年直播中雷军曾透露,当时小米的造车总支出就已经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
雷军坦言:“像O1这样规格的旗舰芯片,如果只卖100万台的话,平均到每台手机的芯片研发成本就超过了1000美元。如果没有足够的装机量,再好的芯片也是赔钱的买卖。”
压力之下,小米的双线战略已经初见成果。
2025年5月,小米发布了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能够自主研发设计3nm手机芯片的企业。小米汽车SU7系列累计交付超25.8万辆,4月份交付2.8万辆,是20万元以上车型的销量冠军。
雷军表示:“手机、汽车、芯片其实它是相互关联的。这些业务可以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然后一起进步。”
尽管目前玄戒芯片还没直接装在小米汽车上,但它的研发方向早就瞄准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车载场景。未来,玄戒芯片能为汽车提供更强劲的算力支持,而汽车业务积累的海量行车数据、用户交互场景,又能反过来优化芯片的表现。
小米正围绕“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通过自研芯片和澎湃OS,打通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等多个终端,构建完整的生态闭环。
雷军曾表示:“伟大是熬出来的,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的。”这场押上十年家底的冒险,不仅是小米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的缩影。
普通人供养两个大学生确实不易,但雷军要“供养”的,是两个需要千亿资金投入、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超级项目,这份压力,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真切体会。
来源:肖潇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