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媒体问了6个经销商,4个说销量跟去年差不多,还有2个直接说跌了不少,最少的也跌了三成。
2025年夏天,娃哈哈的经销商们有点愁。
有媒体问了6个经销商,4个说销量跟去年差不多,还有2个直接说跌了不少,最少的也跌了三成。
就在经销商犯难的时候,宗馥莉那边传出个大消息,2026年要把“娃哈哈”换成“娃小宗”,新商标是她自己公司的,她说了算。
老实讲,这事说到底,还是娃哈哈“站着不动”太久了,宗馥莉是真急着让公司往前挪挪。
很多人可能忘了,娃哈哈以前多牛。
1998年的时候,7家本土可乐想跟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抢市场,全输了。
就宗庆后敢出手,搞了个“非常可乐”,销量差点就追上两乐了。
当时可口可乐前总裁都说,以后在中国唯一的对手可能是娃哈哈。
那时候的娃哈哈,说是本土饮料的骄傲一点不夸张。
可谁能想到,不到20年,情况就反过来了。
从2015年到2023年,整整8年,娃哈哈的营收就在500亿左右晃悠,没怎么涨。
2024年好不容易冲到700亿,宗馥莉自己都承认,这里面不少是因为大家怀念宗老,买的情怀单。
说实话,老靠情怀撑业绩,根本不是长久事儿。
更麻烦的是核心业务也掉链子了。
AD钙奶、纯净水本来是娃哈哈的“钱袋子”,结果2025年尼尔森的数据显示,AD钙奶在华东卖得差了很多,纯净水的市占率也从以前的18%掉到12%。
华东地区可是全国最大的饮料市场,还是娃哈哈起家的地方,连这儿都守不住,问题确实不小。
而且这些年饮料行业新东西冒得快,无糖茶、气泡水都成了百亿规模的品类,可娃哈哈连个能打的新品都没有,就盯着AD钙奶、营养快线这些卖了快20年的老产品,哪能有后劲?
宗馥莉接过来之后,肯定也想改变这局面。
她先是把宝押在瓶装水上,2024年的销售会议上就说,2025年重点搞水和茶。
还给经销商加了任务,有些地区甚至要求涨50%。
本来想靠低线城市的老渠道接着卖,后来发现不行,转头就攻一线城市,跟全家、盒马合作,连广州的美宜佳都摆上了娃哈哈的水。
这步调整还真有点效果。
快消品监测公司“马上赢”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娃哈哈瓶装水市占率才9%多,到2025年第一季度就涨到17%了。
消费者买水的时候,选娃哈哈的也快追上农夫山泉了。
不过话说回来,瓶装水赛道早就成了“神仙打架”的地方,农夫山泉、怡宝这些头部品牌加起来占了快80%的市场,娃哈哈排第四,想再往上冲,难度不小。
而且现在大家都在打价格战,农夫山泉的利润率都降了,娃哈哈想靠瓶装水赚更多钱,怕是没那么容易。
瓶装水刚有点起色,宗馥莉又盯上了无糖茶。
2024年上半年密集推了好几款,没什么水花。
2025年5月又搞了个“娃小宗”无糖茶,结果不少经销商的冰柜里都见不着这产品。
其实无糖茶是个好赛道,从2017年到2023年,市场规模从18亿涨到189亿,翻了10倍还多,而且现在中国人喝无糖茶的比例才7.7%,跟日本的78%比,空间大得很。
可娃哈哈动作太慢了,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上半年就卖了百亿,怡宝的无糖茶也涨了1倍多,娃哈哈连跟跑都没跟上,确实有点可惜。
之所以要搞“娃小宗”这个新品牌,说到底还是娃哈哈老问题太多。
以前内部股权乱,品牌用着也不自由,推个新品要走好多流程,效率特别低。
“娃小宗”是宗馥莉自己旗下宏胜集团的商标,她有100%的决策权,以后想推什么产品、怎么调整策略,不用再跟其他股东扯皮,效率肯定能提上来。
不过现在的压力也大,2025年二季度是饮料销售的旺季,可娃哈哈的销量没起来,今年能不能保住700亿的营收,谁都说不准。
宗馥莉想让娃哈哈“进步”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从搞瓶装水渠道改革,到试水中无糖茶,再到下定决心换品牌,每一步都是想把娃哈哈从“原地踏步”的泥潭里拉出来。
可娃哈哈这船太大了,这么多年的老问题不是换个名字就能解决的。
“娃小宗”能不能成,最终还是要看产品能不能抓住消费者的胃,决策能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
毕竟饮料行业不等人,宗馥莉想让娃哈哈重新跑起来,还得再下点真功夫。
来源:萌萌思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