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医院发生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涉事医务人员被处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2:33 1

摘要:本是常规的微创小手术,推出来时人却没了呼吸;市级鉴定说医院无责,省级鉴定却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广东佛山这起医疗事件就像反转不断的悬疑剧,每个细节都戳着大众的神经——好好的人进了手术室,怎么就再也没醒来?

本是常规的微创小手术,推出来时人却没了呼吸;市级鉴定说医院无责,省级鉴定却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广东佛山这起医疗事件就像反转不断的悬疑剧,每个细节都戳着大众的神经——好好的人进了手术室,怎么就再也没醒来?

事情要从2024年10月说起,佛山的陆先生陪着妻子走进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要做的是子宫肌瘤经宫腔镜电切手术。术前医生告知这是微创手术,风险较低、恢复较快,陆先生还记得妻子进手术室前笑着说“等我出来吃顿好的”。可这份轻松在手术室门打开的那一刻彻底碎了:护士推着病床出来时脸色煞白,他妻子双眼紧闭,胸口插着呼吸机管子,原本有神的眼睛此刻瞳孔散大,像两潭沉寂的死水。“术中就抢救了,可能是水中毒。”医生的话像冰锥扎进陆先生心里,他下意识冲上去想抓妻子的手,却被床边冰凉的仪器绊得一个趔趄。

接下来的日子成了漫长的煎熬,妻子全靠呼吸机维持着微弱的生命体征,陆先生就守在ICU外的长椅上,每天盯着那扇紧闭的门,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奇迹”两个字上。可奇迹终究没有发生,几天后,医生带着遗憾宣布了脑死亡的消息——那个答应他术后一起吃顿好的人,永远地离开了。

更让陆先生崩溃的是首次医疗鉴定结果。佛山市医学会给出的结论简单直接:“不构成医疗事故,医院无责”。攥着这份薄薄的鉴定书,陆先生的手止不住地抖,他反复琢磨:好好的人进了医院,怎么就没了?医院怎么会一点责任都没有?“我不信这个结果,就算告到天边,也要给妻子讨个说法。”带着这份执拗,他申请了二次鉴定,这一次,鉴定工作由广东省医学会接手。

等待鉴定的日子里,陆先生把妻子的病历翻了一遍又一遍,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看得他头疼,却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查遍了宫腔镜手术相关的医学资料。终于,省级鉴定结果下来了,像一道惊雷在他耳边炸响——事件被正式认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院需承担主要责任。

据《新京报》报道披露的鉴定文书内容,医院的过失被清晰列出:一是手术中液体负欠量高达4500ml,可关键的膨宫压力与流速记录却完全缺失,就像司机开车时全程不看仪表盘,连基本的安全监测都没做到;二是当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等异常症状时,医生未能及时预判水中毒风险,既没有中止手术,也没有安排血气分析等关键检查,眼睁睁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三是在患者已出现水中毒症状(本质是稀释性低血钠)的情况下,医院仍使用了垂体后叶素,而低钠血症恰好是这种药物的相对禁忌证,这一操作无疑给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消息一经曝光,网友们的讨论瞬间升温。有人表达对医院操作的不满:“这哪是治病救人?4500ml液体没记录,简直是把手术当儿戏!”也有人关注两次鉴定的差异:“市级说无责,省级说主责,这么大的差距,得弄清楚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还有懂行的网友分享专业知识:“宫腔镜手术的水中毒其实能预防,只要实时监控液体出入量、控制好手术时间就行,这明显是操作环节没做到位。”不过评论区也不乏理性声音:“别光盯着医院指责,更该想想怎么完善鉴定流程,避免以后再出类似的争议。”甚至有网友客观调侃:“2万罚款的力度,跟一条人命比起来,确实让人觉得不太匹配。”

面对“首次鉴定偏袒医院”的质疑,相关部门回应称,经核查未发现鉴定过程中存在请托、干预或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参与鉴定人员的资质和程序均符合规定(据事件相关回应内容)。可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完全平息争议,有网友理性分析:“就算没有利益纠葛,本地专家会不会因为‘同行相护’的顾虑,在鉴定时有所保留?毕竟行业圈子小,抬头不见低头见。”

后来,佛山市卫健局公布了处理结果: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予以警告、罚款2万元,并进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处罚依据包括医院对该医疗事故负主要责任,以及未按规定填写病历(据佛山市卫健局公布结果)。这一处理结果引发了新的讨论,不少人客观表达看法:“一条人命的代价,最终换来2万元罚款和一次警告,这样的责任追究,确实容易让人觉得力度不够。”

这事越往深想,越让人意识到医疗行业职业规范的重要性。医生手里的手术刀连着患者的生命,“严谨”二字本应刻在每个医护人员的骨子里。术中监测是守护患者安全的防线,病历记录是明确责任的重要凭证,可这些最基础的工作都打了折扣,又何谈“救死扶伤”的初心?就像有网友说的:“普通职场摸鱼,顶多影响工作进度;可医生岗位上的疏忽,后果可能就是一条鲜活的人命。”

而两次鉴定结果的反转,更提醒我们专业领域的监督不能有“盲区”。如果不是陆先生坚持申诉、不肯放弃,或许这份关乎真相的鉴定结果,就永远被埋在了“无责”的结论里。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作为围观者,在关注事件的同时也得保持理性。对事件有情绪可以理解,但别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更别去挖掘家属的隐私——陆先生已经失去了爱人,不该再承受额外的打扰。医疗问题本身就复杂,光靠愤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找出流程里的漏洞、完善相关制度,才能让更多患者避免遭遇类似的悲剧。

目前,涉事医务人员的责任追究还在按程序进行中(据佛山市卫健局表述),陆先生或许能在不久后拿到一份更明确的追责结果,但他失去的爱人,再也回不来了。这起事件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医疗流程中的漏洞,也照出了职业规范对生命的重量。希望涉事医院能真正吸取教训,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别再让“微创术变夺命术”的悲剧重演——毕竟对每一位走进医院的患者来说,“平安出院”从来不是奢望,而是最基本的期待。

来源:山中寻梦的行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