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狄德罗设想的挺好。他要和卢梭讨论后者的新作《新爱洛漪丝》,他在这本书上勾勾画画,当面讨论会很有意思。
看《狄德罗书信集》,一封写于1757 年 3 月 10 日的信,因为一个地名,让我想到很多。
狄德罗: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
这一天狄德罗给卢梭写信,希望见面,更希望卢梭能来自己家住上两天,然后再一同乘马车去巴黎。
狄德罗设想的挺好。他要和卢梭讨论后者的新作《新爱洛漪丝》,他在这本书上勾勾画画,当面讨论会很有意思。
他的信写得很亲切。狄德罗问卢梭是不是要去接他。于是,一个地名出现了——蒙莫朗西森林。
这个森林有什么深意吗?
1756年,卢梭住在森林边上的一处房子被称为“隐庐”——它是德皮奈夫人“赞助”给卢梭的。
在隐庐读书
德皮奈夫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位著名的沙龙贵妇,她的家里可是法国知识界的重要聚会场所,像伏尔泰、狄德罗、圣朗贝尔、加利亚尼神父等文化界的知名人物都是座上宾,为启蒙思想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卢梭也曾几次光顾。
遗憾的是,德皮奈夫人和卢梭在这一年竟然闹翻了。卢梭离开了隐庐。
起因一点不复杂:德皮奈夫人因病要前往日内瓦疗养,她写信邀请卢梭陪同,但用词被卢梭解读为“施舍性怜悯”。卢梭在回信中激烈地指责其态度傲慢,认为对方将自己视为“依附者”而非朋友。
卢梭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他这个人对尊严极度敏感,尤其是在困顿的时候,加之他十分厌恶贵族的居高临下,而德皮奈夫人并没有意识自己措辞的冒犯性。
狄德罗后来得知此事后,一时冲动——我看到了他于1757年9月22日的信,教导卢梭“您就应该陪她去”,既然“受了她的恩",这正是“一个机会,让您偿还一部分债,减轻您的负担呀”。在狄德罗看来,卢梭是“忘恩负义”。
卢梭一看,火冒三丈,认为狄德罗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两人开始水火不容。后又因为卢梭追求贵妇杜德托夫人,而遭到狄德罗的强烈反对,两人彻底闹掰了。
事后看,这场矛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首先,德皮奈夫人写信有欠考虑。她明明知道卢梭自尊心很强,而且喜欢隐居,你还让他陪你去疗养,你让对方怎么想?
再有,如果贵妇不懂卢梭,狄德罗你还不懂吗?这个时候,狄德罗的脑袋却被驴给踢了。他本应该冷处理,而不是褒一个,贬另一个。这让卢梭肯定不舒服。
我不能说,狄德罗是故意“拉偏架”,但帮了倒忙,一点都不冤枉他。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二是,有的时候就是袖手旁观,也不要“拉偏架”。
哲学家也有不理智的时候啊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