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劫》康熙年间山东寡妇血泪抗争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2:39 1

摘要:康熙四十二年春,山东青州府昌乐县桃花坞村,一场春雨过后,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艳。谁曾想,这如画美景下,却暗藏着一场关乎人伦天理的纷争。

——大清律例下的红颜悲歌

康熙四十二年春,山东青州府昌乐县桃花坞村,一场春雨过后,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艳。谁曾想,这如画美景下,却暗藏着一场关乎人伦天理的纷争。

话说这桃花坞村有个柳姓大户,家主柳明德三月前暴病身亡,留下年轻貌美的妻子周氏与五岁幼子。这周氏闺名玉娘,本是临县秀才之女,知书达理,嫁入柳家三载,相夫教子,贤名远播。

· 周玉娘 ·

年方二十有四,眉如远山,目似秋水。其父周秀才临终前将家传《列女传》赠予爱女,谁料这圣贤书竟成她日后牢笼。

柳明德尸骨未寒,其族兄柳明礼便带着三个儿子闯入灵堂。那柳明礼生得五大三粗,满脸横肉,指着周氏鼻子喝道:"我弟尸骨未寒,你这妇人就想卷了家产改嫁?门都没有!"

周氏怀抱幼子,泪如雨下:"大伯此言差矣!妾身从未有改嫁之念,只是这三十亩良田乃先夫留给犬儿的口粮田,还望大伯..."话未说完,柳明礼长子柳大牛已抢上前来,一把夺过地契。

"大清律例明文规定:夫亡改嫁者,夫家财产不得带走。你这妇人若想改嫁,趁早死了这条心!"柳明礼抖着满脸横肉,将《大清律例》摔在周氏面前。

原来这柳明礼早与县衙师爷勾结,暗中谋划多时。那三十亩良田地处潍河岸边,近年因治河有功,地价翻了三番。周氏走投无路,只得带着幼子投奔娘家。

· 李青山 ·

昌乐县新任县令,进士出身,面如冠玉,须长及胸。此人虽熟读圣贤书,却对民间疾苦颇有体察,上任三月已平反冤狱两起。

却说周氏兄长周文举是个廪生,闻听此事拍案而起:"岂有此理!我妹子守节与否,与田产何干?"当即代妹写下状纸,一纸诉状告到昌乐县衙。

开堂那日,县衙外人头攒动。柳明礼带着二十多个族人助威,周氏则素衣荆钗,牵着幼子跪在堂下。李县令惊堂木一拍,先命人取来地契验看。

那柳明礼振振有词:"大人明鉴!这妇人年轻貌美,迟早要改嫁。若带走了田产,我柳家血脉靠什么过活?"说着竟挤出几滴眼泪。

李县令沉吟良久,忽然问道:"周氏,你可有改嫁之意?"堂下周氏叩首道:"民妇若想改嫁,天打雷劈!只是这田产..."话音未落,柳家族人已哄堂大笑。

"妇人之言岂可轻信?《列女传》有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她今日说不嫁,明日见了俊俏后生,怕是要连夜卷铺盖走人!"柳明礼次子柳二虎高声叫道。

李县令眉头紧锁,命人取来《大清律例》细查。堂下鸦雀无声,只听见书页翻动的沙沙声。良久,县令长叹一声:"依律,夫亡改嫁者,夫家财产不得带走。然周氏既声称守节..."

就在此时,后堂转出一个白发老妪,正是李县令的母亲。老太太在儿子耳边低语几句,李县令面色顿变,惊堂木重重一拍:"柳明礼!你口口声声说周氏要改嫁,可有实证?"

柳明礼支支吾吾,李县令又道:"本县查得,这三十亩田中有十五亩是周氏嫁妆所置,依律当归其所有。剩余十五亩..."他顿了顿,"暂由族中代管,待其子成年后归还。"

最终判决:周氏可带走嫁妆及用嫁妆所置田产,其余田产暂归族中代管。若周氏改嫁,则立即失去所有田产;若守节至子成年,则全部归还。

退堂后,周氏跪谢青天。那柳明礼却恨恨道:"咱们走着瞧!"原来李母年轻时也是寡妇,最知其中艰辛,方才暗中提点儿子。

三年后,周氏之子突发急症身亡。柳明礼连夜带人抢田,周氏一根白绫悬梁自尽,临终前在《列女传》扉页血书:"吃人礼教,害我母子!"

消息传到县衙,李县令仰天长叹,在案卷上朱批:"礼法杀人,甚于刀斧。"次日便挂印辞官,从此云游四方,专为寡妇孤孺写状纸。此是后话。

史载康熙四十五年,山东巡抚上奏:"东省节妇数量冠绝天下"。龙颜大悦,特赐"节义之乡"匾额。却无人知晓,这匾额背后,是多少周氏这样的血泪冤魂。

来源:史海声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