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黄百韬兵团覆灭之后,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也先后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永城东北青龙集和陈官庄地区被歼,仅胡琏、孙元良幸免逃脱。
继黄百韬兵团覆灭之后,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也先后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永城东北青龙集和陈官庄地区被歼,仅胡琏、孙元良幸免逃脱。
蒋介石此时再也顾不得“华北成败”、只有希望华北的部队,至少是嫡系的七个中央军能够尽快南撤,守住江淮地区,确保江南半壁江山。于是,他三番五次致电傅作义,恳求他迅速率部经海路南撤。可是得到的复电总是傅作义的婉词拒绝。
“娘然匹!傅作义至底想干什么?是不是图谋不轨,想拆我的根基!”
“总统,要不要叫李文和北平军统站采取行动,解决傅作义?”俞济时在一旁建议道。
“不行。傅作义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现在只能劝,不能逼,逼急了他是要造反的。”
蒋介石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叫徐永昌立即来见我,让他去北平劝说傅作义同意南下。”
第二天,新任命的国防部长徐永昌衔命飞往北平。徐永昌原先是晋军将领,资历在傅作义之上。中原大战后,徐永昌与傅作义分别任33军和35军军长。
徐永昌一见傅作义,便摆出故友加知己的姿态,亲热地说道:“宜生(傅作义字宜生),咱俩是多年袍泽,同甘共苦。现在共军兵临城下,国共两党势若水火,一旦兵败城破,你的出路何在?何不如早日决策南下。”
“能走固然好,你看如何走法?”
“总统的意思,可分两路南撤:一路自海路由天津撤到青岛,另一路由陆路经河北、山东到青岛,尔后再候命南撤。青岛有美国舰队驻守,接应和掩护撤退均不成问题了。”
傅作义微微一笑道:“也许你忘了自己是怎样来北平的吧?共军将北平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不是靠空中走廊,你恐怕见不到我傅作义了。实话说吧,部队突围南撤,实际上已不可能做到,反而会牵动人心,部队出城后在野外更易被歼。请回复总统,作义实难从命。”
这时,驻北平的军统人员发来密电称,风闻傅作义准备与中共谈和,据说还有人建议傅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联合行动,有关情况正在核实之中。
蒋介石见报后又惊又怒,在室内急促绕行。他真后悔,不该听信傅作义的主战高调,将他轻易放回北平。
蒋介石实在想不通,他为笼络傅作义下了不少功夫,还破例让傅作义这个非黄埔系将领独掌华北军政大权,指挥几十万中央军。
当傅作义与陈继承闹翻脸时,他破例将老黄埔教官陈继承调走,还破例允许傅作义直接接受美援,分享这块肥肉。
蒋介石还破例规定,凡中央颁布的法令与华北“剿总”所定办法有抵触时,以华北“剿总”的办法为准。他还甚至将专机“追云”号留给傅作义乘用。
有一次在北平怀仁堂举行军事会议,蒋介石特意让傅作义坐在自己身旁,并代自己宣读指令,以示授予傅作义代天子言之殊荣。
如此恩荣,如此优遇,为何笼不住傅作义的心?更让蒋介石不安的是傅桂两系合作的传闻。12月25日,白崇禧演的“逼宫戏”开台,又是发通电,又是策动“五省联盟”。
考虑到这里,蒋介石如坐针毡,决定派国防部次长郑介民再赴北平。
在徐永昌返回南京的第三天,郑介民到了北平。在师以上军官宴会上,郑介民说道:“蒋总统命我转吿守城将领,希望诸位始终听从傅总司令的指挥。”
郑介民还在会上发给每人一封蒋介石亲笔签名的信,信中说,傅作义素有守城之威名,诸位要有必胜信心,团结互助,经历艰难,胜利定会到来。
宴会席上,傳作义冷眼望去,郑介民表面上与众军官谈笑风生,而在桌子下面手碰手地传递信件和字条。
“哼,还是鼠窃狗偷的特务把戏!”傅作义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郑介民再三劝说仍未奏效,临行前对傅作义说:“宜生兄,你的部队南撤之后,兄弟我听从你的命令,就如同听从总统的命令一样。”
郑介民回到南京后,蒋介石再派次子蒋纬国第三次赴北平。时年32岁的国军装甲兵副司令蒋纬国来到北平,向傅作义递上蒋介石亲笔信,信上说:
西安双十二事变,我上了共产党的当,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我生平一大教训。现在你因身处困境,又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我要借此一劝,特派次子面陈我的意见。
蒋纬国转告傅作义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父亲常说,宜生是党国不可多得的帅才,切不可因一念之差而自误,望总司令早日率部突围,完成复兴党国大业。”
傅作义郑重地对蒋纬国说道:“请转告蒋先生,北平守军何去何从,作义定当择善而断。”
之后,傅作义又客客气气地把蒋纬国送回了南京。
1月6日,周恩来给林彪的电报称:傅方代表“崔载之一再表示傅作义可以放弃军权,但要求我们在政治上给以地位与名义,傅作义对投降或起义两者都不愿意,而愿取得一个国民党进步分子的地位,以作将来在政治舞台上的资本。”
第二天,毛泽东指示林彪:“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只要傅作义能让我们和平接收平津,允许傅部编为一个军,他本人可赦免战犯罪,保存私人财产,住在北平或外边由他自定,他的部属的生命家财不予侵犯。除此以外不能再允许给他什么东西,亦不能称为起义。”
1月9日,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军委复林彪、聂荣臻电,就傅作义所提条件作出明确的指示:“为避免平、津遭受破坏起见,人民解放军方面可照傅方代表提议,傅方军队调出平、津两城,遵照人民解放军命令开赴指定地点,用整编方式,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并由双方代表于三日内规定具体办法,于1月12日下午1点开始实施。平、津两处办理完毕后,即可照此办法解决塘、绥问题。”
但傅作义似乎对此条件不甚满意,因此以“不能指挥中央军”为由拖延,就在双方僵持阶段,14日,解放军攻占天津,全歼天津守军13万人。
天津失守,北平成为孤城,傅作义不得不接受中共条件,北平和平解决的谈判开始迅速达成。15日双方“对北平国军开出城外的指定地点,进行改编的方案,华北‘剿总’和部队团以上军官的安排原则,北平军政机构的接收办法等”达成了基本协议。
和平协议规定对傅部实行整编,然而对于整编的核心问题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即以什么单位整编。傅作义的方案是“‘剿总’取消,兵团、军师依然存在,像曾泽生部一样原封不动”,即他对徐永昌所说的“他的二十万人不能动”。
中南海勤政殿上,广场上停放着很多车辆,两边的哨兵荷枪实弹,精神抖擞,这天是讨论关于和平解放北平事情的重大会议,与会人员都是师以上军官。
会议开始之前,华北剿总司令部秘书长王克俊按照傅作义的指示,将一个团的兵力安排在故宫午门前的两边厢房里,这些战士全都聚精会神,认真无比。他们的任务是严密监视中央军。
上午10时许,会议正式开始,傅作义看看在座的每个人,随即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下和平解放北平的事情,我方代表已经与共产党代表进行了谈判,经反复协商,已于前日达成了共同协议,现在问一下各位可还有什么意见?”
傅作义话音刚落,李文、石觉就站起身激动地说道:“要我们投降,我们不干!”
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一些中央军的军官开始窃窃私语。
“二位将军,先不要那么激动嘛,先听听共同协议如何?”傅作义说道。
说罢,傅作义向王克俊点头致意,随后,王克俊大声宣读了两军协商的《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
读完后,傅作义又问道:“好了,现在听完之后,大家可还有什么问题?”
郭宗汾起身率先发表自己意见:“如今我们的军队已经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了,前后不能相连,首位不能相顾,我们不能再打下去了。”
华北剿总参谋长李世杰附合道:“是啊,我们不做无谓的牺牲。我支持总司令的决定。”
梁述哉说道:“如今局势已然分明,再打已没有什么必要了,中国现在需要和平。”
此时,石觉噌的一下站了起来,他怒气冲冲地说道:“你们是要造反吗?这事你们告诉蒋委员长了吗?”
傅作义对着他说道:“这件事情明天就会公布天下,电视广播都会有报道,届时,蒋委员长自然知道,有什么问题我一人承担。”
这时,李文失声痛哭起来,他悲愤地说道:“你们对得起校长吗?”
现场一度沉寂了下来,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敢说话。
来源:方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