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时选科技股,是不是总被各种“龙头”绕晕?一会儿这家喊“半导体老大”,一会儿那家吹“AI领军”,打开行情软件翻半天,好像每家都有点亮点。可真要较真:谁能实实在在拿“全国第一”,还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甚至冲到“世界第一”?谁又能在科技卡脖子的关键处扛事儿,称得
平时选科技股,是不是总被各种“龙头”绕晕?一会儿这家喊“半导体老大”,一会儿那家吹“AI领军”,打开行情软件翻半天,好像每家都有点亮点。可真要较真:谁能实实在在拿“全国第一”,还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甚至冲到“世界第一”?谁又能在科技卡脖子的关键处扛事儿,称得上真·核心?
今天咱不看宣传话术,只拿数据和真事儿说话——从半导体设备、AI算力、新能源科技、工业软件这4个最关键的科技赛道,扒一扒那些手握“双第一”的龙头,再掰扯清楚:到底谁能扛住行业波动、撑起科技未来,才是咱普通股民该盯的真核心。
先掰扯清楚:科技“真核心”得满足俩实在条件
不是随便拿个“销量第一”就叫核心,咱选龙头得抓俩硬标准,不然容易踩坑:
第一,这个“第一”得在“要命”的领域:比如半导体设备、AI算力这种卡脖子的活儿,没它整个产业链都转不动,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小众赛道;
第二,竞争力得“稳得住”:不能今年第一明年就被人超了,得有别人学不会的本事(比如技术壁垒高),下游客户还离不开(需求刚性)。
那些靠短期政策补贴、或者只在小领域“第一”的企业,就算喊得再响,也算不上真核心。接下来咱逐个赛道看——
赛道一:半导体设备——卡脖子最狠,谁拿“双第一”?
半导体是科技的“粮食”,半导体设备就是“种粮食的农具”——以前国内70%以上的设备都得从国外买,现在能拿“全国第一”还冲进全球前列的,就两家: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
先看北方华创:它的“第一”胜在“全”——国内半导体设备种类最全的企业,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就是给芯片“镀膜”的)、清洗设备这些关键家伙事儿,它都能造。2024年国内市场份额28%,连续5年第一,比第二名多了15个百分点;全球市场也冲进了前五,占比6%,是国内唯一能给半导体厂提供“全套设备”的公司。
再看中微公司:它的“第一”胜在“精”——专门做刻蚀机(给芯片“雕刻”电路的,越先进的芯片越需要好刻蚀机),国内份额35%,还是唯一能做7nm以下先进制程刻蚀机的国内企业。全球市场排第三,占比12%,仅次于国外的应用材料和东京电子,像台积电、三星的先进芯片生产线,都在用它的刻蚀机。
这两家的核心底气在哪?技术壁垒高到别人学不来:半导体设备研发得10年以上,北方华创累计砸了超200亿研发,中微公司的刻蚀机专利超3000项,不是随便一家公司砸钱就能追上的。而且下游需求“刚需到不能再刚”——国内半导体厂(比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要扩产能,必须用国产设备,政策还在持续补贴(2024年半导体设备专项补贴超50亿),未来3-5年份额只会增不会减。
赛道二:AI算力——未来10年大趋势,谁是“双第一”?
现在AI火得不行,可没有算力,ChatGPT、大模型都是空架子。国内能拿“双第一”的,非中科曙光莫属。
中科曙光的“第一”很实在:算力服务器国内卖得最多,2024年国内份额32%,连续8年第一,比第二名浪潮信息多了8个百分点;全球市场排第三,占比11%,仅次于戴尔和惠普,尤其在AI专用算力服务器领域,全球份额已经冲到第二,比惠普还高。
更关键的是,它不只是“卖服务器”,还建了国内最多的智算中心——全国20个省级智算中心,18个是曙光建的。这些智算中心就是AI企业的“水电房”,比如百度、阿里训练大模型,都得租曙光的算力,相当于把AI的“基础设施”攥在手里了。
它的核心竞争力是**“算力+生态”绑得紧**:别人卖服务器是一锤子买卖,曙光卖完还管后续的算力服务,客户一旦用了它的服务器,再换别家就得重构整个算力系统,麻烦得很;而且它自己能造芯片(海光芯片),是国内少数能替代Intel的x86芯片,算力服务器的“心脏”自己说了算,不怕被卡脖子。
不过也得提一句:华为的昇腾服务器份额在涨,但目前来看,曙光的“双第一”还稳得住——毕竟算力生态不是一天两天能建起来的,客户粘性在这摆着。
赛道三:新能源科技——当前最火,谁拿“世界第一”?
新能源这几年火出圈,动力电池是核心,宁德时代的“世界第一”没人质疑——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份额38%,连续6年第一,国内份额62%,比比亚迪多了25个百分点,妥妥的“全国+世界双第一”。
宁德时代的优势很明显:产能大、技术全——全球有12个生产基地,产能是比亚迪的1.5倍;刀片电池、麒麟电池这些技术,能量密度比三星、LG的电池还高10%-15%,特斯拉、宝马、蔚来都用它的电池。
但为啥把它放后面说?因为赛道波动有点大:新能源汽车销量一旦下滑(比如2024年Q3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从30%降到18%),宁德时代的订单就会受影响;而且比亚迪自己造电池,还在抢它的份额,2024年比亚迪动力电池份额从28%涨到37%,追得特别紧。
所以宁德时代虽然现在是“双第一”,但未来能不能稳住,还得看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它的技术更新速度——不像半导体设备和AI算力,需求是长期刚性的,新能源赛道的周期感更强,涨的时候猛,跌的时候也狠。
赛道四:工业软件——补短板关键,谁是“全国第一”?
工业软件是“工业的大脑”,比如设计飞机、汽车要用CAD软件,生产芯片要用EDA软件,以前国内90%以上的工业软件都得进口。现在能拿“全国第一”的,是中望软件。
中望软件的“第一”是工业CAD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国内份额25%,终于超过了国外的Autodesk(22%),成为国内第一个在CAD领域超过国外企业的公司;全球份额虽然只有3%,排第十,但已经是国内唯一能冲进全球前十的工业软件企业。
它的核心价值是**“国产替代刚需”**:以前国内车企、飞机厂都用Autodesk的CAD,一旦被断供,设计工作就全停了。中望的CAD能1:1替代Autodesk,而且价格只有一半,现在中国商飞、比亚迪、中车都在用它的软件,政策也在推“工业软件国产化”,未来份额会慢慢涨。
但它离“世界第一”还有老远——全球工业软件市场,Autodesk、西门子、达索三家占了60%以上,中望要追上还得10年以上;而且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比半导体、AI小很多(2024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6000亿,半导体设备是12000亿),对科技整体的带动作用没那么大。
对比下来:谁才是A股科技“真核心”?
看完四个赛道的龙头,咱心里大概有谱了——真核心不是看当下谁最火,而是看“离了它行不行”和“长期能不能稳”,这两家最有资格:
1. 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根基型核心”
为啥说它是根基?因为没有半导体设备,国内就造不出芯片,AI、新能源、工业软件的核心部件都得靠进口,整个科技产业链都被别人卡脖子。而且它的技术壁垒最高(研发周期长、砸钱多),需求最刚性(国产替代是国家战略,不会停),未来3-5年都看不到被替代的可能。
比如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全球只有3家能做7nm以下的,国内就它一家;北方华创的全套设备,国内没有第二家能提供,这种“独一份”的竞争力,就是真核心的标志。
2. AI算力龙头(中科曙光):“未来型核心”
AI是未来10年的大趋势,算力就是AI的“水和电”,没有算力,再厉害的AI技术也玩不转。中科曙光不只是卖服务器,还掌控着国内的算力基础设施(智算中心),而且自己能造芯片,不怕被卡脖子。
虽然华为在追,但曙光的算力生态已经建起来了,客户用惯了就很难换,未来随着AI需求爆发,它的“双第一”会更稳——跟着行业一起长大的龙头,才是能扛住未来的核心。
至于宁德时代,虽然现在是世界第一,但赛道波动大、竞争也激烈,更像是“当前火的核心”;中望软件是“补短板的核心”,但规模小、全球竞争力弱,暂时称不上“真核心”。
给普通股民的实在建议:选核心龙头,别只看“第一”,盯这3点
咱平时选科技龙头,别被“世界第一”的名头忽悠,得看实在的:
1. 先看“第一”的领域卡不卡脖子:比如半导体设备、AI算力这种卡脖子领域的第一,比小众领域的第一值钱10倍,离了它不行;
2. 再看技术是不是自己的:比如中科曙光能自己造芯片,北方华创能自己研发设备,比那些靠进口零件组装的“龙头”靠谱多了,不怕被断供;
3. 最后看需求能不能长期涨:比如AI算力需求未来5年至少涨10倍,半导体设备需求跟着国产替代涨,比新能源这种增速可能放缓的赛道更稳。
最后说句实在的:科技股波动大,选核心龙头不是说买了就一定涨,而是它能扛住行业回调——比如市场跌的时候,它跌得少;行业涨的时候,它涨得多。像2024年Q3大盘跌5%,北方华创只跌2%,中科曙光还涨了3%,这就是核心龙头的抗跌性,比追那些“伪龙头”靠谱。
结尾:真核心不是“唯一”,而是“能扛事儿”
其实A股科技没有“唯一的王中王”,但有能扛事儿的真核心——半导体设备龙头扛住“卡脖子”的压力,AI算力龙头扛住未来的需求,它们一起撑着国内科技往前走。
咱选科技股,不用纠结谁是“第一”,而是要找那些“能扛事儿、长期有需求、技术不被卡”的龙头。毕竟科技投资看的是未来,不是当下的热闹,选对了核心,就算短期波动,长期也能跟着行业一起赚钱。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