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10月2日晚间,北京西三环主道上,一辆桑塔纳轿车“咣当”一声撞上一辆停在快车道的大货车尾部,车头直接损毁过半。
25年后,洛桑的师傅博林忽然表示:“他其实没喝多少!”
一句话撕开了,一个尘封了25年的旧案的口子:那晚究竟是谁“杀害”了洛桑?
27岁的“人体音响”,怎么就把命丢在了西三环?
1995年10月2日晚间,北京西三环主道上,一辆桑塔纳轿车“咣当”一声撞上一辆停在快车道的大货车尾部,车头直接损毁过半。
交警赶到后,只见方向盘上趴着一个人,那张脸与在《曲苑杂坛》中把赵本山模仿得很像的脸相似,只是再也无法出声了。
现场酒味不大,刹车痕却长达十米。
可第二天,报纸上却清一色写着:“酒驾、超速、疲劳驾驶”。
于是,全民叹息:“红了就飘,活该。”
那一年,洛桑27岁,能把唢呐、二胡、单田芳、赵本山、摇滚、大悲咒无缝衔接的“人体音响”,成了“交通安全”最骇人的反面教材,连追悼会都开得颇为冷清。
25年过后,博林道出一个“冷知识”:那晚他饮酒量不多
2020年,搭档博林于一次采访中突然开口说道:“洛桑饮酒时仅能喝一杯啤酒,那日我数着,他就喝了两口。”
“饭局在晚上七点,车祸于夜里十一点发生,那时早就该代谢完毕。”
那辆卡车,既无尾灯,又无双闪灯,也没有警示牌,黑黢黢地停在快车道上,好似一堵墙一般。”
“十米刹车痕,是他最后想活下来的证据。”
几句话便将“酒驾”问题凸显出来——警方未公布血液报告;卡车司机?被罚款200元,车被拖走,人就回家了。
而洛桑,被永久写进“反面教材”。
一句“我不认识你”,要了天才的命
饭局细节更扎心。
那天洛桑才将藏族的父母接到北京,想着让二老在电视里看儿子“光宗耀祖”。
饭桌上,一位外国友人被介绍给“央视最红笑星”,却耸耸肩:“Who is Luo Sang?”翻译笑呵呵:“人家不认识你。”
这时BB机又响了起来,电视台催促他回去修改节目。
27岁的他年轻气盛且爱面子,一下子站起身说道:“我先走!”
这一走,就再没回来。
博林后来说道:“倘若那晚我拉他一把,哪怕让他坐我的车,或许就能避开那辆‘隐形卡车’。”
命运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隐形卡车”是隐形杀手吗?90年代的交规是否要为此担责?
1995年的北京三环,当时尚无摄像头,且彼时也无酒驾需判刑这一规定。
大货想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司机去撒泡尿的时间,花200块便能够解决。
桑塔纳由洛桑驾驶,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撞了上去,卡车的尾部如同被刀切豆腐一般,轿车的A柱直接发生了变形。
事故认定书冰冷又无情。
酒后驾车,没有血液检测;超速驾驶,没有测速仪器;疲劳驾驶,靠推断。
一句话,把锅全扣给死人,反正他不会辩解。
博林带着苦笑表示:“那时候咱们都还年轻,不懂维权,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于是一个天才的句号被画成了黑色的惊叹号。
假设洛桑尚在人间,中国喜剧或许会减少几分“尴尬”?
业内流传一句话。
洛桑之后,再没有模仿秀能一边跳藏族踢踏舞,一边将单田芳的故事讲成rap。
他能把《天气预报》播得成摇滚,也能把摇滚唱成《大悲咒》。
赵本山公开感慨道:“这孩子有着老天爷赐予的吃饭本事,遗憾的是,把吃饭的家伙事儿弄丢了。”
博林更为直接地表示:“若他能活到现今,还能有某些‘面瘫演员什么事?”
一个能像摆弄乐高般玩转声音,且将幽默融入民族文化之中的人,27岁便处于“未来可期”之态。
失去的岂止是一位笑星,更是一座尚未建成的喜剧大厦。
故事讲完,该把遗憾换成警钟
情绪激动之时,莫拿车钥匙泄愤——洛桑以自身性命向我们警示:面子即便再重要,也不如生命要紧。
天才极易受伤害,舆论需更温和些——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此八个大字往昔可救人,当下亦可安抚人心。
当晚西三环的雨水冲没了刹车痕,可那十米的挣扎却无法被冲去。
洛桑最后那会儿,肯定是想活着的——所以他猛踩刹车,所以那十米长的黑印恰似一个长长的问号:
到底谁“杀了”洛桑?
是赌气吗?是卡车吗?是潦草的报告,抑或是我们急于开展的审判?
25载光阴流转后,博林为他道出实情,也给我们补上一课:
莫急着言“活该”某些“真相”仅为彼时图便之表述。
祈愿天堂之中不存在“隐形卡车”,也祈望人间莫再借谣言来为天才下结论。
下回“酒驾”登上热搜榜,莫急着斥骂,先问询一句:
“报告呢?血检呢?监控呢?”
给逝者一个答案,也给活着的我们一条生路。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