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顿涅斯克北部的红军城,被炮火熏黑的建筑残骸间仍残留着高温灼烧的痕迹。这里的争夺战在2025年夏末进入白热化阶段,俄军将TOS-1A“日炙”重型喷火系统投入关键战场,其发射的温压弹在巷道与战壕中制造出“死亡火海”,让本就胶着的拉锯战更添残酷底色。截至9月
当前,在顿涅斯克北部的红军城,被炮火熏黑的建筑残骸间仍残留着高温灼烧的痕迹。这里的争夺战在2025年夏末进入白热化阶段,俄军将TOS-1A“日炙”重型喷火系统投入关键战场,其发射的温压弹在巷道与战壕中制造出“死亡火海”,让本就胶着的拉锯战更添残酷底色。截至9月23日,虽无该系统当日具体战果的公开报告,但结合5月至9月的战场记录,“日炙”已成为俄军攻坚战术的核心支柱,深刻改变着顿涅斯克前线的作战形态。
这款“喷火坦克”的真实面貌,堪称是温压弹铸就的攻坚利器。“日炙”系统并非传统喷火器,而是基于T-72主战坦克底盘打造的重型多管火箭炮系统,因核心发射温压弹而获“喷火坦克”绰号。其24管220毫米火箭发射器可在6-7秒内完成齐射,早期型号有效射程达6-10公里,配备新型弹药后已延伸至15公里,一次齐射能覆盖约4万平方米区域,相当于5.6个足球场的面积。温压弹的杀伤机制堪称“立体毁灭”:首次爆炸散布可燃粉尘云,二次引爆瞬间产生2500摄氏度高温火球,不仅能熔化钢铁构件,更会耗尽百米内氧气,形成的负压冲击波可损伤内脏,残留的一氧化碳毒气则会沿通风管道渗透至地下工事。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封闭空间作战的“天敌”,在顿涅斯克密布的煤矿巷道与地下室防御体系中发挥着独特威力。作为其改进型的TOS-2“托索奇卡”则形成战力互补:采用乌拉尔轮式底盘,重量降至20吨,自带装填设备与电子防御系统,射程提升至20公里,精度更优,可精准打击后方指挥站与弹药库。
在顿涅斯克前线,“日炙”早已超越单纯的火力支援角色,成为俄军“诱敌围歼”战术的关键环节。8月19日夜的红军城战役堪称典型:俄军第132摩步旅故意从煤矿据点“溃败撤离”,清空武器弹壳制造溃逃假象,利用苏联时期遗留的地下矿道网络实现“蒸发式”转移。当乌军第79空突旅等精锐部队欢呼着占领阵地时,已踏入预设陷阱。隐蔽在20公里外的“日炙”系统随即启动首轮打击,温压弹沿矿井通风管倒灌,瞬间将巷道变为“焚尸炉”,铁路机修库在高温中熔化,数百名乌军士兵阵亡。此次打击并非孤立行动:“柳叶刀”巡飞弹猎杀残余力量,“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瘫痪乌军通讯,无人机集群引导炮火封锁撤退路线,形成“感知-干扰-摧毁”的完整杀伤链。这种战术在5月的塞韦尔斯克战役中已现雏形:俄军先以“摩尔曼斯克-BN”电子战系统切断北约雇佣兵通信,再用“日炙”两轮齐射覆盖树林区域,2200℃高温吞噬整片隐蔽阵地,配合苏-34战机的“产品305”导弹完成精准补杀。7月底后,俄军更形成成熟的火力分工:“日炙”在前线构建“正面火墙”清扫前沿,TOS-2打击10-15公里纵深目标,大幅提升对不同层级防御的突破效率。
“日炙”的投入正重塑顿涅斯克的战场规则。在心理层面,其制造的“火海窒息”效应已显现震慑威力:亚速营第1突击旅因遭温压弹打击减员37%,国际雇佣兵将巷道作战称为“进微波炉”,新兵死亡率达到老兵的三倍。俄军甚至通过媒体高调传播攻击视频,将“占领阵地”与“被火化”划上等号,从根本上削弱乌军抵抗意志。防御体系被迫重构则成为更直接的影响。普通战壕与地下室无法抵御温压弹攻击,乌军开始放弃传统集群部署,转而采用分散式据点防御。但这又使其暴露在俄军无人机侦察视野中,陷入“聚集遭焚烧、分散被猎杀”的两难。8月红军城战役中,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就面临痛苦抉择:增兵填补温压弹洗地后的阵地会成为下一轮目标,放弃则可能被11万俄军合围切断补给线。然而“日炙”并非无懈可击。其T-72底盘虽有装甲防护,但40吨的重量限制了机动性,15公里以内的射程需靠近前线部署,极易成为乌军无人机的目标。开源情报分析组织“奥瑞克斯”数据显示,俄军已损失至少10辆TOS-1A,现存数量可能不足30辆。乌军在苏贾市附近构建的15公里深无人机防线,更迫使“日炙”不敢轻易进入发射阵位,8月波克罗夫斯克战役中,甚至出现“日炙”因GPS干扰误击己方阵地的情况。
追踪“日炙”的战场动态,已成为观察顿涅斯克战局走向的重要窗口。这类重型装备的使用细节极少实时公开,需通过多重信源交叉验证: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RUSI)的月度评估会分析其战术效能,开源情报社区则通过卫星图像与前线视频追踪发射阵地,俄乌双方战报虽各有侧重,但可从中捕捉损失与部署变化。从更宏观视角看,“日炙”的频繁动用实则暴露了俄军的战略焦虑。尽管在红军城等局部战场取得进展,但其需依赖“战术陷阱+火力覆盖”的组合拳才能突破,反映出地面突击力量的不足。而乌军虽能通过无人机与电子战迟滞“日炙”行动,却因弹药短缺与装备代差,难以形成有效反制,只能在“死守-伤亡-撤退”的循环中消耗实力。
9月初,红军城市中心的中央市场与汽车市场易手后,俄军虽将“日炙”与FAB-3000巨型炸弹配合使用,仍未能彻底瓦解乌军防御。这场围绕“火海武器”的攻防博弈证明,顿涅斯克的拉锯战已进入“技术压制与意志消耗”的新阶段。只要双方仍未打破兵力与资源的平衡,“日炙”制造的火海就不会熄灭,这片土地的惨烈绞杀还将持续。
来源:Rex配方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