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龚俊为啥不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22:24 1

摘要:“花少7”刚播完第一期,弹幕里就有人把龚俊骂上热搜,理由离谱到让人怀疑他们看的是不是同一档节目——“他凭啥不提醒别人也张嘴问地陪?”这句质问,像极了自己不写作业却怪学霸没把答案递过来的同桌,瞬间把屏幕外打工人的职场PTU全勾了出来。

“花少7”刚播完第一期,弹幕里就有人把龚俊骂上热搜,理由离谱到让人怀疑他们看的是不是同一档节目——“他凭啥不提醒别人也张嘴问地陪?”这句质问,像极了自己不写作业却怪学霸没把答案递过来的同桌,瞬间把屏幕外打工人的职场PTU全勾了出来。

节目组给地陪定的规矩是“只答不问”,想听故事得嘉宾自己开口。

于是出现了奇观:别人还在自拍,龚俊已经蹲在路边跟小哥聊出当地婚礼“摔碗”的典故;别人嫌太阳大,他顺手问出巷子尽头那家百年老茶馆有遮阳天井。

一条路线,他硬生生问出三倍信息量,剪进正片的风土人情几乎全是他“抠”出来的。

网友扒出幕后花絮,他手里那张A4纸,正反两面写满问题,小到“薄荷茶要不要加糖”,大到“如果团队有人高反最近的诊所在哪”。

纸被汗水浸得皱巴巴,镜头一扫而过,却没人看见他半夜查资料到凌晨两点的画面。

骂他的人说:“他是导游,带队友一起问不是应该的吗?”可导游的说明书里从没写着“要替成年人长嘴”。

旅行体验就像自助餐,盘子端在自己手里,别人把菜摆成花,也代替不了伸手夹菜的动作。

龚俊把功课做到极致,却挡不住队友选择“只吃白米饭”。

节目里有个一闪而过的镜头:队友在纪念品店挑钥匙扣,他回头问地陪“古城墙维修资金从哪来”,声音被店家的音乐盖掉,字幕都没给。

那一刻,像极了自己在会议室提出方案,同事却低头刷手机的日常——努力的人反而成了异类。

更扎心的是,这种“你这么好,必须分我一半”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同事加班做的数据报告,被吐槽“怎么不顺便帮我排版”;朋友买房跑断腿,被质问“为啥不提醒我早点摇号”。

龚俊被围攻,不过是把职场、生活里的“搭便车”心态搬上了荧幕。

观众之所以愤怒,是代入了那个“想躺却躺不平”的自己:明知道该学他提前做功课,又舍不得放下手机里的短视频,于是把焦虑包装成道德大棒,砸向那个已经跑远的人。

可节目播出后,旅游平台的数据打了所有人的脸:同款摩洛哥小团搜索量暴涨320%,评论区高频词是“龚俊路线”“想被带飞”。

现实很诚实,嘴再硬,身体还是诚实地想跟靠谱的人走。

骂他的人,转头就去搜他住过的民宿,像极了上学时吐槽学霸“卷”,考试前又排队借人家笔记的同桌。

旅行是个照妖镜,照出谁把“体验”当责任,谁把“打卡”当任务。

龚俊只不过把日常习惯搬进了镜头:提前查资料、把队友的忌口存在备忘录、用蹩脚阿拉伯语砍价,省下的二十欧给女生买了遮阳帽。

这些细节没有剧本,却让观众看到“原来认真生活的人长这样”。

节目结束,他微博没为自己辩解一句,只发了一张地陪小哥的背影,配文“谢谢你的故事”。

评论区高赞说:“他连回应都懒得给,因为知道时间会把答案写清楚。”

所以,别再问“他为什么不提醒我”。

把问题换成“我今天有没有为自己长一次嘴”,世界会安静很多。

旅行如此,生活亦然。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