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主系列:唐太宗的嫡公主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2:22 1

摘要:长乐公主,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死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太宗嫡长女,唐高宗的同母姐姐。按照出土的大唐故长乐公主墓志铭,她名叫李丽质(史书很少记载公主的本名,包括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贞观二年,八岁的李丽质被封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要知道,在

唐太宗有二十一个女儿,众所周知,他和长孙皇后无比恩爱,所以最得宠的就是长孙皇后所生四位嫡公主。

长乐公主,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死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太宗嫡长女,唐高宗的同母姐姐。按照出土的大唐故长乐公主墓志铭,她名叫李丽质(史书很少记载公主的本名,包括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贞观二年,八岁的李丽质被封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要知道,在初唐,亲王食邑不过千户,公主一般就只有三百,这十倍的食邑,属实偏爱得明目张胆了。

贞观七年,公主下嫁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孙冲,长孙无忌是她的亲舅舅,这也是亲上加亲了。她出嫁时,太宗想在惯例基础上给嫁妆加个倍,魏征劝谏,长孙皇后听说后,也夸奖魏征天下为公,太宗就收回了旨意。

公主擅长丹青书法,墓志云“耀银书于彩笺,春葩掩丽”—公主的书法让春花失色。她的墓中出土了一方辟雍砚,上面还有长期砚磨的痕迹,可见是公主生前所用之物。

长乐公主墓辟雍砚

贞观十七年,二十三岁的长乐公主突然去世,太宗深感悲痛,将其陪葬昭陵。

嫡次女城阳公主,最开始太宗给她选的女婿是莱国公杜如晦之子杜荷,但结婚没几年,杜荷卷入废太子李承乾一案被杀。守寡的城阳公主再嫁河东薛氏薛瓘,他们生了三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叫薛绍,是的,城阳公主既是太平的姑姑也是她的婆婆。

高宗即位之后,对自己同母的两位姐妹也特别好,麟德初,城阳公主巫蛊事发,古代宫廷宗室牵扯到巫蛊都难逃一死,但高宗并没有处罚城阳公主,只是把薛瓘贬为房州刺史,这房州在唐朝真是皇家指定流放地,最有名的就是中宗李显在这里待了十多年。咸亨二年(671),城阳公主薨于房州,唐高宗于显福门举哀,哭之甚恸,五日不问政事,也难怪,这是高宗最后一个同胞兄弟姐妹了。

长乐公主墓壁画仪卫图

嫡三女晋阳公主李明达,太宗最爱的女儿,没有之一。晋阳公主乳名兕子,就是小独角犀,可见父母希望她能健壮成长。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晋阳公主此时不满五岁,痛失爱妻的李世民就把一双小儿女,七岁的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留在身边,亲自抚养。兄妹俩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等李治十四岁的时候,也要穿朝服去上班,晋阳公主每次都要送到宫门,牵着小哥哥的衣角,依依不舍。

晋阳公主也喜欢书法,特别是太宗最擅长的飞白,她临摹太宗的字,拿出去给大臣们看,大家都分辨不出来。公主性情温婉又聪明机智,很有长孙皇后的影子。有时候大臣触怒太宗,公主会像母亲一样慢慢消解太宗的怒气,再为大臣们解释,省中大臣蒙此恩惠,都很感激喜爱公主。

唐太宗书法晋祠铭

可惜天不假年,晋阳公主十二岁早逝,唐太宗悲痛不已,每天哭泣,一个多月都不能好好吃饭,日渐消瘦,群臣劝慰他,太宗说:“你们说的道理我都懂,我怎么会不知道这种伤心没有用,但我就是忍不住悲从中来”。安葬了晋阳公主,唐太宗还在墓旁为她建寺庙祈福。

嫡四女,也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634),两岁时母亲长孙皇后去世(估计是因为实在太小了,唐太宗就没有亲自带这个小娃娃)。八岁时被封为衡山郡公主,按《唐六典》,名山大川是不能拿来做封号的,但是五岳之一成了小公主的封号,可见父亲的偏爱了。

衡山公主先是被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魏征死后婚约被废。后来又许配给长孙家的长孙诠,但还没出嫁,太宗就去世了。公主守孝三年,十八岁出嫁,出嫁前高宗将妹妹改封为新城长公主,食邑达五千户。出嫁后她与驸马琴瑟和鸣,感情极好。但是,等高宗和武后斗败了长孙无忌,长孙诠也被牵连遇难。

新城公主墓壁画侍女图

公主很愤怒,不再梳妆打扮日渐消沉,高宗又给妹妹安排了一桩婚事,这次是京兆韦氏的韦正矩。因为公主下嫁,韦正矩平步青云,连升八级。可惜公主还是忘不了长孙诠,跟韦正矩过得郁郁寡欢。龙朔三年(663),公主得病,高宗建寺庙祈福也没能救回妹妹的性命。因为有传言公主的死因之一是韦正矩对她不好,高宗盛怒之下杀了韦正矩。当然,韦正矩多半是冤枉的,唐代有句“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就是讲驸马很容易得祸吃官司。

新城公主是按皇后之礼下葬,规格之高唐朝仅此一例。

来源:历史的温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