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姿态书写国际化办学新篇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2:14 1

摘要:在全球教育版图加速重构的今天,贵州大学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在西部高原奏响国际化办学的激昂乐章。从科研平台的“高原筑峰”到人文交流的“四海通衢”,从人才培养的“中西合璧”到文化传播的“润物无声”,近五年,这所百年学府正以三大创新举措,书写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

在全球教育版图加速重构的今天,贵州大学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在西部高原奏响国际化办学的激昂乐章。从科研平台的“高原筑峰”到人文交流的“四海通衢”,从人才培养的“中西合璧”到文化传播的“润物无声”,近五年,这所百年学府正以三大创新举措,书写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贵大样本”。

硬核突破:

科研合作与平台建设双轮驱动

2024年10月,中国—斯里兰卡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这是贵州省首个获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在国家对外科技合作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学校构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国际科研协作体系,10个ESI全球前1%学科与64个涉外平台形成“磁极效应”。近三年,90余项省部级涉外项目在绿色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开花结果,技术输出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12个国家。

“我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农户种植高附加值食用菌,传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培育方法以及病害防治方法,既增加收入又减少对传统作物的依赖。”学校印度籍博士后因塔志,不断将学到的食用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传授给印度当地农民。

依托教育部东盟研究院、波罗的海研究中心等平台,学校围绕中国—东盟合作、西南边疆发展等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百余篇高质量资政报告。在澜沧江—湄公河一带,贵州大学研究成果——热带种植养殖技术正逐步以基地为中心集成示范与推广,惠及当地农户。这些“贵大智慧”正沿着“一带一路”生根发芽。

软实力赋能:

人文交流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

当乌干达留学生马瑞恩举起“桥见贵州”短视频大赛金奖奖杯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位中文名叫“林峰”的非洲青年,用镜头记录下北盘江大桥的雄伟身姿,作品点击量突破500万次。“我想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他的故事正是贵州大学“留学贵大”品牌的生动注脚。

学校创新“会议+”模式,将学术会议打造成人文交流的盛宴。“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子,在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中分享知识、跨文化交流、深化理解、增进认同。”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说。近五年,学校主办、承办、协办重要国际会议132场,吸引60国5000余名嘉宾,促成中泰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等20余个跨国项目落地生根。

构建“国际研学+学科竞赛”双轨体系,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资助71名学生赴世界名校研修,让学生在国际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中汲取知识养分,拓宽国际视野。

“当我的研究数据被国际期刊收录时,那种成就感无法言喻。”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经历,让“大北农创新班”化学生物学专业学生辛香玮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方法和技术,提升了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科竞赛,贵州大学学生在突尼斯国际科技节、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际大奖12项。2024年,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率达到68.6%,其中44.1%升入QS前100高校,形成“本硕贯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链条。

特色引领:

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双向奔赴

“第二、三次讲座就有西班牙青年学子拿着中国画工具材料到现场,使我很感动。”贵州大学教授徐恒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孔子学院开展的中国书画教学交流活动,受到当地年轻学生的热烈欢迎。作为贵州省在欧洲设立的首个孔子学院,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孔子学院致力于构建“语言—文化—思维”三位一体的国际中文教学体系,以实现“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促民心相通”的文化愿景。

“期待两校以孔院为桥梁,以语言为舟、文化为帆,共同书写孔子学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崭新篇章。”杨未在萨拉曼卡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上表示。学校已建成3所孔子学院,并通过国际文化节、美食嘉年华、中文歌曲大赛、留学生之夜等品牌活动,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学校打造“留学贵大”品牌矩阵,开设20余个全英文专业,开发“中文+太极”等特色课程,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选择。在泰国,学校举办了30余场线上汉语培训系列活动,覆盖3000余名师生,为泰国汉语教育的推广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进一步提升了贵州大学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影响力。

“火龙果文创惊艳亮相,罗甸特色产业搭上国际化快车。”黔南州文旅局称赞道。学校北阿拉巴马工程技术学院的“Hi,Lora!”实践队,在国际教师指导下,开发文创产品、电商小程序、双语宣传片及直播带货模式,为罗甸火龙果产业注入国际活力。2024年,5名外籍专家将贵州脱贫攻坚经验带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相关实践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展示了学校在国际社会服务中的责任与担当。

从云贵高原到印度洋,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贵州大学的国际化脚步从未停歇。正如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所言:“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引进来或走出去,而是要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个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正在徐徐展开。(康梅花 刘雪梅)

相关阅读——“党建领航·贵大奋进路”系列报道:

党建引领 聚势赋能

以“红映溪山”为笔绘育人新篇

构建“引育用留”闭环生态 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圈

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 写报国为民的大地论文

向新聚力 服务地方

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新生态

以开放姿态书写国际化办学新篇章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