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深秋,日间与夜间的气温差异日益显著,又到了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黑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病从口入,谨防各类食源性疾病。……(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核心提示:步入深秋,日间与夜间的气温差异日益显著,又到了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黑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病从口入,谨防各类食源性疾病。……(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步入深秋,日间与夜间的气温差异日益显著,又到了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黑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病从口入,谨防各类食源性疾病。
一、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秋季仍然是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导致,应重点防范熟肉制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污染。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鸡、猪等禽畜动物是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天然宿主,生肉可能会携带这些致病菌。同时,在现有养殖模式下,生鲜动物性水产品中也可能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因此,在处理生肉、水产品过程中保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即食食品做到烧熟煮透是防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措施。
二、预防菜豆中毒
菜豆营养丰富,煸、炒、炖等烹饪方式都很美味。生的或未煮熟的菜豆含有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进入人体后发挥生物作用而致病。预防菜豆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烧熟煮透,无论是炒、炖、凉拌,都要加热至菜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食用时无豆腥味,不能贪图色泽或脆嫩的口感而减少烹煮时间。烹调时,要使厨具内所有菜豆均匀受热,保证所有菜豆烧熟煮透。
三、预防有毒蘑菇中毒
野生蘑菇难以鉴别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对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购买食用。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四、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做好个人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就餐时鼓励使用已消毒的餐饮具,提倡分餐进食和使用公筷、公勺,降低“病从口入”的概率和交叉污染的风险。牢记“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日期:2025-09-24
来源:食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