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森纳把一线队机票改成大巴,维尔港把队史113年无顶级联赛的冷饭炒成热搜,英足总躲在幕后偷笑:原来“名字不带地名”就能让一场联赛杯第三轮卖出英超票价。
阿森纳把一线队机票改成大巴,维尔港把队史113年无顶级联赛的冷饭炒成热搜,英足总躲在幕后偷笑:原来“名字不带地名”就能让一场联赛杯第三轮卖出英超票价。
12月20日凌晨,斯托克城边上的伯斯勒姆小镇挤进两百多家媒体,比镇上肉铺还多。
维尔港主场只能坐一万九,记者证却发了两千张,俱乐部连夜把员工停车场改成临时看台,铁皮围挡刷成“Port Vale vs Arsenal”的黑白海报,拍照发社媒,点赞量秒超他们本赛季英甲进球数。
英甲中游队平时比赛日收入约18万镑,这场门票+转播分成直接飙到120万镑,够付全队四个月工资。
维尔港董事会赛前一周把“爆冷”写进公关方案,球员通道里贴满1998年足总杯1比3输阿森纳的记分牌,提醒球员“再输也是新闻”,不如豁出去踢,反正没人记得英甲第14轮输了几球。
阿森纳那边更干脆。
阿尔特塔带19人出征,11个U21,6个一线边缘人,2个门将。
飞机改大巴,单程多耗三小时,俱乐部给出的理由是“减少碳排放”,内部邮件写着“节省8万镑差旅,计入青训预算”。
转播镜头对准17岁中场道曼,他上周还在踢U18,这周首发,球衣背面没印广告,因为联赛杯青训条款允许空白,阿森纳顺势把胸前位置留给下月要发布的加密币合作,先空出来等于提前预热。
塔帅要的是“既练兵又带货”,输球不亏,赢球血赚,青训股价涨,赞助商笑,球迷骂“不尊重杯赛”也照单全收,黑红也是红。
英足总最开心。
他们年初就想推“命名德比”概念,苦于没有抓手,如今两队自己撞上门。
官网首页挂出大幅海报:英格兰92队里只有他俩不用城市名,一个用运河港口,一个用兵工厂。
数据组连夜加班,把“队名地理缺失”做成互动图表,点进去能看到球迷分布:维尔港75%球迷在ST postcode,阿森纳全球社媒粉丝7600万,差距写成“1:1000”的粗体数字,冲突感拉满。
足总知道,有冲突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下一份转播合同,至于比赛质量,没人真关心。
转播商更狠。
他们提前在维尔公园加装18台微型摄像机,其中4台固定在运河岸边的旧仓库,镜头里水闸、货船、斑驳涂鸦一起入画,解说词写好“工业遗产对抗现代兵工”,情绪值拉满。
中场休息不播广告,插播3D动画:一条运河小船慢慢变成加农炮,暗示维尔港把阿森纳拉下马。
观众数据实时回传,开场15分钟国内在线2200万,同时段英超平均2800万,一场英甲队对替补枪手,差点追上顶级联赛,广告部直接笑醒。
球员通道里,维尔港队长史密斯今年31岁,周薪3500镑,赛前跟队友说:“踢他们小孩,赢一个球够你吹十年。”他上赛季在英乙升级附加赛输点球,今年就想靠一场爆冷把身价打到50万镑,合同剩半年,经纪人已经联系苏超。
阿森纳这边,17岁道曼耳机里放的是俱乐部心理师给的节拍器,节拍128,心跳控制90以下,他爸妈坐大巴跟队,门票自己掏120镑,赛后如果赢球,道曼能拿到1万镑晋级奖金,比他年薪还高。
两队心思各异,却都明白:比赛本身早被剧本写好,90分钟只是给全世界提供一段可以剪辑的短视频。
镜头扫过看台,维尔港死忠区一排老矿工举着1980年代围巾,嘴里唱“we are Port Vale, we are not Stoke”,对面客队看台一群伦敦留学生举着“Arsenal DNA”灯牌,手机开直播,弹幕刷“塔帅练兵”。
同一个画面,两种语言,平台算法自动推送:老工人看的是乡愁,留学生看的是股票。
英足总把这段剪成15秒宣传片,标题叫“足球跨越时代”,发到TikTok,三小时播放破千万,评论区吵成一锅粥,没人记得比分。
终场哨响,比分2比1,阿森纳小将补射绝杀。
维尔港球员瘫坐,史密斯把球衣塞进背包,准备连夜去见经纪人。
道曼被记者围成一圈,话筒戳到下巴,他背出公关部给的台词:“这是成长的阶梯。”直播间弹幕飘过“假球”“剧本”“资本操控”,平台管理员顺手删了带脏字的,留下争议,流量继续滚。
英足总账号立刻发海报:下一次“命名德比”预计抽中森林绿流浪者vs阿森纳,环保主题,提前锁定热搜。
名字不带地名就能让全世界掏钱熬夜,下次要是踢球的连名字都不要了,你还肯不肯买单?
来源:博学高山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