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1963年生于浙江金华,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学位,后赴哈佛大学深造,1995年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他一手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同时主导创立了国际期刊《景观设计学》和国家甲级设计机构土人设计Turen
他1963年生于浙江金华,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学位,后赴哈佛大学深造,1995年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他一手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同时主导创立了国际期刊《景观设计学》和国家甲级设计机构土人设计Turenscape。他的学术与实践成就,推动景观设计成为国家正式职业,甚至于重塑了中国城乡环境的美学与功能。
俞孔坚的荣誉簿上,写满了国际认可。2012年当选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2016年跻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20年斩获世界风景园林联合会最高荣誉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奖,2021年再获生态哲学领域“柯布共同福祉奖”。2023年,他接连摘得美国国家设计奖和景观设计界最高奖奥伯兰德奖,成为全球公认的领军人物。他的代表作品如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秦皇岛红飘带公园、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无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
然则,这位巨匠的陨落也让人扼腕。他生前致力于通过纪录片《海绵星球》传播生态智慧,却未料到拍摄途中遭遇不测。潘塔纳尔湿地的壮美风光,成了他最后的舞台。俞孔坚的离去,不仅是学术界的损失,更是对生态文明事业的一次沉重打击。他的理论、作品与精神,将继续激励后来者探索更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俞孔坚教授用一生诠释了“生存的艺术”,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影响深远。从哈佛博士到北大院长,从理论创新到实践落地,他始终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己任。这场突如其来的空难,夺走了一位卓越的学者、设计师与思想者,却无法抹去他留下的宝贵遗产。他的名字,将与岐江公园的流水、红飘带的曲线、群力湿地的芦苇一同,永远镌刻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长卷中。
来源:社会小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