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丰收节里话稻“香” 再生稻产业谱新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0:30 1

摘要:金秋时节,“中国再生稻之乡” 四川富顺迎来丰收序曲,全县 45 万亩再生稻正陆续开镰收割。在此丰收之际,一边是农户欢笑声此起彼伏,一边是专家学者围坐探讨产业的思维火花不断,9月22日至10月7日,自贡市庆祝第八个 “中国农民丰收节” 暨四川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研讨

金秋时节,“中国再生稻之乡” 四川富顺迎来丰收序曲,全县 45 万亩再生稻正陆续开镰收割。在此丰收之际,一边是农户欢笑声此起彼伏,一边是专家学者围坐探讨产业的思维火花不断,9月22日至10月7日,自贡市庆祝第八个 “中国农民丰收节” 暨四川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研讨系列活动在富顺县隆重举行,以节庆活动搭台、产业研讨赋能,让“颗粒归仓”的喜悦与“产业破局”的思考同频共振,助力再生稻产业提质增效,奏响丘区 “天府粮仓”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协同乐章。

一场研讨:擘画产业蓝图

9月的富顺再生稻迎来“双喜临门”: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这两项荣誉既为富顺再生稻叠加了响亮的品牌标签,更是对我县深耕再生稻产业、打磨品质的肯定,标志着富顺再生稻正在向中国农业品牌第一梯队进军。

当前,再生稻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突破、链条延伸、品牌培育、商业运营等一系列攻关和挑战,仍需专业路径破解。9月22日,围绕再生稻产业发展研讨,与会专家们分享了核心经验与实践路径,从再生稻品种研发、品种推广、种植技术、加工营销等不同维度,为再生稻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强、可落地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四川再生稻产业发展及联盟建设把脉定向、指明方向。

富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产粮大县、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水稻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尤其富顺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原二级巡视员肖祥贵说道,当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已被明确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希望富顺在推进再生稻产业提质增效进程中,坚持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核心引擎,通过“科技链强基、产业链升级、价值链延伸”的创新实践,为全省再生稻产业高质量提供富顺方案。

围绕再生稻产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表示,要按照新质生产力要求进一步壮大再生稻产业,抓好“种子”和“机械化”核心,助力再生稻产业进一步发展,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李春生也认为,推动再生稻产业发展,要强化科技赋能,按新质生产力要求强化产学研用合作,提升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深加工力度,延伸产业链;要完善技术标准,做好各环节标准衔接,鼓励企业制定高标准,规范产业发展;要打磨品质特色,提升品牌影响力,将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让富顺再生稻走得更远更广,此次研讨会上凝聚的共识、明确的路径,正为富顺再生稻突破地域局限、迈向更大市场注入关键动能。

一次测产:锚定丰收底气

“富顺再生稻”发展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再生稻蓄留生产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从自发蓄留到有序推广、从零星种植到规模生产、从粗放管理到科学栽培,历经80余年的发展。经过探索实践,已逐步形成成熟的生产技术体系,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实现连续40年大面积丰收,累计收获面积超1300万亩,新增稻谷超180万吨,平均单产连续39年居全省第1,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了富顺贡献。

9月22日下午,童寺镇老寨村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再生稻开镰测产和收割比赛,村民们站在田埂上,为田里的收割能手们加油助威,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此次再生稻开镰测产和收割比赛,也是富顺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测产环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测产标准,对再生稻的产量进行了精确测量。据了解,今年老寨村的再生稻产量相对往年有所提高,亩产达407.8公斤,加上头季杂交中稻平均亩产753.5公斤的产量,两茬亩产超1100公斤,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富顺县多年来在再生稻种植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推广。近年来,富顺县高度重视再生稻产业发展,童寺镇作为富顺再生稻的核心区,积极探索再生稻种植新技术、新品种,为富顺再生稻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据介绍,此次测产的再生稻品种为“甜香优115”是经过层层选育,选择的综合性状优秀品种。该品种具有结实率高、成熟期早、抗逆性强等优势,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平坝丘陵地区作中熟中稻种植,尤其是川南地区种植。

正是在技术创新与品种优化的双重保障前提下,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粮食产量优势,更构建起从高标准种植到精细化加工的完整粮食生产加工产业链,紧扣“订单生产、优质优价、托底保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从“单打独斗”到集合发展,再生稻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为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正如此次研讨活动上,宣读的《四川省再生稻产业发展联盟倡议书》,明确提出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尤其强调要整合“富顺再生稻”等区域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强化市场推广,以此提升四川再生稻整体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基于现有发展成效与区域协同共识,下一步,富顺县将继续加大对再生稻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再生稻的品质和产量,全力以赴打造丘区“天府粮仓”示范样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系列活动:传递丰收温情

金秋时节,盐都大地稻浪翻滚、硕果累累。9月23日,自贡市庆祝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启动仪式在富顺县举行,本次活动以“再生稻香馥巴蜀·盐都大地庆丰收”为主题,共同庆丰收、话丰收、享丰收。

舞台上,鼓声阵阵、红绸穿梭,敲击着丰收的节拍。台下,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引人驻足——颗大饱满的怀德桂圆、爽滑细腻的再生稻米粉、酸甜多汁的柚子、麻香浓郁的花椒、醇香酸爽的香醋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散发着乡土气息与丰收味道,通过现场展销、电商直播等方式,生动展现出农业丰收的喜人成果与产销两旺的热闹景象。

据悉,本次庆祝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将在分会场代寺镇稻香村舍、代寺镇李子村持续上演,并一直延续至国庆假期结束,为广大群众带来非遗研学活动、农耕趣味运动会、李子村观测点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展示等丰富多元的体验。

正值丰收节之际,作为农业大县的富顺县不仅以节庆传递丰收喜悦,更将其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起点。我县始终坚持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己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富顺再生稻产业链条上不断延伸,在生产端,我县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制定全省首个《再生稻种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建立从品种选育到田间管理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在加工端,通过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开发再生稻米粉、米酒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初级农产品向精深加工的跃升;在科技端,深化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抗倒伏品种选育和机械化收割等技术攻关;在销售端,借力京东农场的数字化供应链和农博会品牌效应,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营销网络,最终形成技术引领—加工增值—科研赋能—渠道突破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格局,让富顺再生稻 “走出去” 的路径更宽、底气更足。

稻花香里又是一年丰收,丰收的喜悦里,藏着再生稻的香,这香,从标准化田间育出的饱满稻穗里飘来,从加工厂的生产线旁漫开,更蕴含着持续做强再生稻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禾下乘凉”和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希望之香”,让丰收的意义远超颗粒归仓,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刘瑞 万聪)

来源:自贡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