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nterestingengineering周三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本周一宣布,其最先进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已成功完成新一代舰载机的首次电磁弹射起飞与拦阻降落试验。此次测试涉及歼-35隐身战斗机、歼-15T重型战斗机和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标志着中国
信息来源: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military/world-first-stealth-jet-catapult-launch
Interestingengineering周三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本周一宣布,其最先进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已成功完成新一代舰载机的首次电磁弹射起飞与拦阻降落试验。此次测试涉及歼-35隐身战斗机、歼-15T重型战斗机和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力量的一次决定性飞跃,并正式宣告中国已掌握可与美国相媲美的尖端航母技术。
此次在未知海域进行的里程碑式测试,不仅验证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的可靠性与兼容性,更预示着福建舰距离形成全面作战能力又近了一步。一旦全面服役,福建舰将使中国海军的远洋力量投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改变西太平洋乃至全球的战略力量平衡。中国官方媒体称,这次成功试验为航母实现全甲板放飞、快速出动和高效回收舰载机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在从区域性防御力量向真正的全球性“蓝水海军”转型。
福建舰的核心突破在于其装备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相较于中国前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所采用的滑跃起飞方式,电磁弹射是一场彻底的技术革命。滑跃起飞对舰载机的起飞重量、载弹量和燃料携带能力有严格限制,而电磁弹射系统能以更平稳、高效的方式将更重、更大的飞机弹射升空。这意味着舰载机可以携带更多燃料和武器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极大地扩展了航母的作战半径和打击威力。
本次测试的主角是三款全新的舰载机,它们共同构成了福建舰未来空中作战力量的基石:
歼-35隐身战斗机:作为中国首款第五代舰载战斗机,歼-35的成功起降尤为引人注目。这款双引擎隐形战机被视为与美国海军F-35C“闪电II”战斗机相对应的机型,专为夺取制空权和执行穿透性打击任务而设计。虽然美国海军的F-35C早已在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福特”级航母上进行过操作,但歼-35在福建舰上的成功测试,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独立掌握并公开展示舰载隐身战斗机与电磁弹射系统协同作业能力的国家。这一成就打破了美国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歼-15T重型战斗机:作为现役歼-15“飞鲨”战斗机的弹射版本,歼-15T在机体结构和起落架等方面进行了强化,以适应弹射起飞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它将作为歼-35的补充,凭借其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承担“炸弹卡车”的角色,执行大规模对海、对地饱和攻击任务。歼-35负责踹开“大门”,歼-15T则负责投送大量弹药,二者形成高低搭配,将显著提升航母编队的综合作战效能。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这款外形酷似美国E-2“鹰眼”的预警机被誉为航母战斗群的“空中大脑”和“千里眼”。与此前中国航母依赖的预警直升机相比,空警-600拥有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长的滞空时间和更强大的指挥控制能力。它能在数百公里外探测到来袭的敌机、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等低空威胁,并能同时指挥协调多批次战斗机进行攻防作战,为整个航母战斗群撑起一张巨大的早期预警和态势感知网络。它的加入,补齐了中国航母战斗群远洋作战的关键短板。这三款核心机型的成功起降,表明福建舰已接近实现中国军事分析家所称的现代航母舰载机联队“五件套”能力,即隐身战斗机、重型攻击战斗机、固定翼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完整组合。
福建舰及其新一代舰载机联队的出现,对中国海军的战略定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前,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起飞模式限制了其作战效能,使其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训练和区域防御平台。而采用弹射起飞/拦阻降落(CATOBAR)模式的福建舰,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攻型航母,其作战能力与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超级航母处于同一水平。
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海军将有能力将有效的空中力量投射到远离本土海岸的“第二岛链”甚至更远的海域。这对于维护中国在全球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和海上交通线安全至关重要。同时,这也将对西太平洋地区的现有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围绕台湾海峡和南海的潜在冲突。
随着福建舰的逐步服役,中国将首次拥有三支航母战斗群。这一数量使得中国海军可以实现“一艘执勤、一艘训练、一艘维护”的理想部署周期,确保始终至少有一艘航母处于战备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力量存在,将极大地增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威慑力,并对任何潜在对手的战略决策构成新的压力。北京的海军专家张军社向官方媒体表示,福建舰的服役将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增强公众对国家维护主权和安全利益能力的信心。
尽管最新的测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福建舰要从一艘技术验证平台转变为一支具备全面、可靠作战能力的战斗力量,仍然面临着漫长而复杂的道路。航母的运作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电磁弹射和新一代舰载机的整合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人的因素”。操作和维护电磁弹射系统、隐身战斗机和固定翼预警机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航空甲板人员、技术维护专家和指挥官。与滑跃起飞相比,弹射起飞的节奏更快、技术要求更高、风险也更大。中国海军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符合CATOBAR航母运作规律的训练和操作规程,并培养数千名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复杂技能的人员。这需要数年的时间和大量的实践积累。
其次是系统集成。将福建舰本身、全新的舰载机联队以及护航的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和补给舰无缝地融合成一个高效协同的航母战斗群,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数据链通信、协同作战规划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演练和磨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并未透露福建舰正式入役的具体时间表。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周一的公告表明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即便在正式交接入列后,福建舰也可能需要再花费数年时间进行密集的训练和演习,才能达到美国海军航母那样的全面部署和高强度作战状态。然而,毫无疑问,福建舰的每一次进展都将受到全球的密切关注。它不仅是中国科技和工业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个正在重塑21世纪海洋地缘政治格局的强大战略资产。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