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研究发现:不吃大蒜和辣椒的人,血栓一下不堵了?真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0:15 1

摘要:大蒜和辣椒,这两样在厨房里堪称“黄金搭档”的调味品,居然和血栓扯上了关系——不少人说,常吃它们可以“活血通络、防血栓”,甚至有人每天生嚼几瓣蒜,嘴里火辣辣,心里却踏实得很。

一个广为流传的“健康铁律”忽然被打脸了?

大蒜和辣椒,这两样在厨房里堪称“黄金搭档”的调味品,居然和血栓扯上了关系——不少人说,常吃它们可以“活血通络、防血栓”,甚至有人每天生嚼几瓣蒜,嘴里火辣辣,心里却踏实得很。

但最近一项牛津大学牵头的流行病学研究却抛出惊人结论:某些人群在减少摄入大蒜和辣椒后,血液循环反而更顺畅,血栓风险下降了!这不是和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完全相反吗?

难道说,几十年来我们对“活血食物”的信仰是一场误会?难道说,不吃辣、不吃蒜,反而让血管更通畅?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揭开这背后的科学逻辑。

在很多人眼中,大蒜、辣椒、姜、葱这些“辛辣之物”是餐桌上的“血管清道夫”。尤其是中老年人,信奉“吃点辣,血不堵”,仿佛三天不吃蒜,血液就开始凝固。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其实背后确实有一些生理基础

比如大蒜中含有大蒜素(allicin),辣椒中含有辣椒素(capsaicin),这两种成分都被研究指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但问题来了——这些成分的作用方式,并不是“通血管”或者“融血栓”,而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脂质代谢等环节间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而这套机制,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尤其是某些具有特定基因型、代谢特征或肠道菌群结构的人群,摄入辣椒和大蒜反而会引起炎症反应升高、血压波动或肠道菌群失衡,从而逆向增加血栓风险。

2023年12月,《英国医学杂志·心血管分册》刊登了一项由牛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持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对超过18万名中老年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饮食与心脑血管健康跟踪调查,涉及多个国家和种族群体。

研究发现:在东亚和南亚人群中高频率食用辛辣食物(尤其是辣椒与大蒜)的人群

其血液中促炎因子(如CRP)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并且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了12.6%。而在减少这类食物摄入的受试者中,部分指标呈现明显改善。

研究者并非否定辣椒和大蒜的益处,而是指出:它们的健康效应与摄入频率、个体差异、食物搭配等因素密切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说到底,大蒜和辣椒就像很多“天然成分”一样,既是朋友也是敌人。关键在于——你是谁,你怎么吃。

对于代谢健康、血管弹性良好、无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人来说,适量食用辛辣食物确实可能带来轻微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等作用,有助于短期“活血”或“暖身”

但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人,就要小心了:

第一类是高血压患者。辣椒中的辣椒素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第二类是肠道敏感人群。大蒜和辣椒都属于高FODMAP类食物,容易引起肠胀气、腹泻、炎症反应

第三类是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与大蒜、大量辣椒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这不是“吃或不吃”的问题,而是“跟谁吃、吃多少、怎么吃”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天然食物就“温和无害”,但大蒜和辣椒的生理刺激性很强

比如大蒜素,在生吃状态下活性最强,对胃黏膜的刺激也最强。它进入胃肠道后,会激活胃酸分泌、肠蠕动加快,对胃溃疡、胃食管反流患者来说,是“火上浇油”。

辣椒素则会激活TRPV1受体,让你感到“火辣辣”的灼烧感。虽然它能诱导内啡肽释放,提升短期“幸福感”,但长期高剂量摄入,会让神经末梢脱敏、胃肠功能紊乱

身体不是实验室,不是所有“有活性”的成分都适合天天往嘴里塞。

想预防血栓,不是靠吃点辣、啃几瓣蒜就能搞定的。血栓的形成没有捷径,它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过程,背后是血脂、血糖、炎症、凝血机制等长期作用的结果

真正能“通血管”的生活方式,其实是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能坚持一辈子的小事

比如:每天走路30分钟,不少于6000步睡眠规律,避免熬夜控制体重,腰围别超过90厘米每半年做一次血脂、血压、血糖检查保持情绪稳定,少发怒、少焦虑

这些听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议,才是你身体里真正的“护血卫士”。

在一次门诊中,我接诊了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平时身体很好,自诩“吃辣不眨眼、吃蒜当饭”。但一次体检中,竟发现他颈动脉斑块严重、血液粘稠度高,已经属于血栓高风险人群

深入问诊后才发现,他每天早上生吃2瓣蒜,午饭晚饭必放辣椒,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刺激”。再加上他常年久坐、压力大、睡眠差,这些因素叠加,才是血栓形成的真正原因

后来他调整了饮食结构,减少辛辣摄入,坚持运动和作息,半年后复查,炎症指标下降,血脂趋于正常。

这个案例再一次印证了:不是“吃不吃辣”的问题,而是你整个生活方式是否平衡

如果你真的关心血栓风险,别再把希望寄托在“大蒜和辣椒”这两个调味品上。

第一,不要盲目迷信“活血食物”。它们的作用微弱,且因人而异。

第二,注意饮食整体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天然抗氧化物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深海鱼,比吃几瓣蒜强得多。

第三,关注身体反馈。吃了辣椒后头晕、心跳加快、胃难受,不是“体质差”,而是身体在对你发出警告。

第四,别让“习惯”变成“执念”。很多人吃辣吃蒜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口感或情绪慰藉。学会适当调整口味,是一种成熟的健康意识。

第五,给身体一点时间适应变化。如果你打算减少辛辣摄入,可能刚开始会觉得“味同嚼蜡”,但三天后,味觉会变得更敏感,身体也会给你反馈:轻松了,舒服了,通畅了。

人到中年,真正能“通血管”的不是食物的辣味,而是你对生活的节制、对身体的尊重、对健康的自律

别再用“吃得爽”换“堵得快”。血栓不是一天成的,但也可能在一瞬间让人生轨迹翻转。

是时候放下那一勺辣油、那一瓣生蒜了。你不一定要清汤寡水,但一定要知止有度

参考文献

Chen,Y.,etal.(2023)."SpicyFoodIntakeandRiskofVenousThromboembolismamongMiddle-AgedAdults:AMultinationalProspectiveCohortStudy".英国医学杂志·心血管分册(BMJCardiovascular),2023(12):1452-1461.

Wang,L.,etal.(2022)."EffectofAlliumVegetablesonCardiovascularRiskFactors: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3):210-218.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急救健康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