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香鸡把“假中餐”卖给美国人,然后买下NBA开拓者球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2:29 1

摘要:选秀大会夜,时钟刚跳过第21秒,联盟大屏蹦出“Yang Hanshen”五个字母,现场瞬间安静三拍,随后推特服务器被“???”刷屏。没人想到,这位来自青岛的2米18少年,竟会在首轮末被西北赛区最“佛系”的开拓者截胡。更没人想到,一周后,球队母公司Vulcan

这个夏天,波特兰开拓者悄悄按下“F5”——刷新键。

选秀大会夜,时钟刚跳过第21秒,联盟大屏蹦出“Yang Hanshen”五个字母,现场瞬间安静三拍,随后推特服务器被“???”刷屏。没人想到,这位来自青岛的2米18少年,竟会在首轮末被西北赛区最“佛系”的开拓者截胡。更没人想到,一周后,球队母公司Vulcan Sports & Entertainment的股东名单里,赫然出现两个写代码比画战术板更溜的名字:程正昌(Andrew Cherng)、蒋佩琪(Peggy Cherng)。

对,就是那家把“橙香鸡”做成美国国民级快乐水的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创始人夫妇。消息一出,虎扑热评第一:橙香鸡+利拉德表,这组合听着就上头。

从“聚丰园”到“熊猫帝国”:一对理工学霸的副本开荒

1973年,帕萨迪纳老街区,一家叫“聚丰园”的小馆开张,门口对联还是程爸爸手书“生意兴隆通四海”。可惜现实是“生意冷淡到只想喝四海”。程正昌刚拿到密苏里大学应用数学硕士,本可以去NASA算轨道,却被父亲一句“餐馆才是硬需求”拉下水。

1981年,父亲去世,程正昌接盘,第一件事:把菜单砍到只剩30%的“美国人敢点”的品类,并祭出大招——“橙香鸡”。做法简单粗暴:炸鸡块+糖醋汁,酸甜比用公式算,辣度精确到Scoville 300。结果一口下去,美国人疯了:原来中餐不是“神秘东方黑暗料理”,而是“加大号鸡米花”。

1982年,蒋佩琪辞职加盟。这位俄勒冈州立本科+密苏里博士、写过FORTRAN、调过雷达的“酱油博士”,直接把POS机搬进餐厅,用dBase写库存系统,用早期Lotus做排班表,80年代就实现“扫码点餐”雏形。

1983年,购物中心招商部伸出橄榄枝:租金低、流量稳、隔壁是Gap。程正昌当场拍板,顺便把Logo换成憨态可掬的熊猫——中美友好吉祥物,政治正确Buff叠满。

1985年,9家店;1997年,254家,年收1.8亿美元;2010年,突破10亿;2023年,全球2300+门店,营收超60亿。橙香鸡单品贡献30%,一年卖出20亿美元——按今年NBA工资帽1.36亿算,能养14支开拓者还有找。

为什么美国人愿意为“伪中餐”排队?

1. 口味降维:把“麻婆豆腐”翻译成“Spicy Chicken with Tofu”,辣度降到Tabasco级,再撒一把糖,瞬间击中美国味蕾G点。

2. 视觉爽点:明档翻炒,铁锅火光,30秒出餐,TikTok 15秒短视频刚好拍完。

3. 数据驱动:蒋佩琪的工程师团队每天跑销售曲线,发现“周一到周三下午4点”销量掉崖,立刻上线“免费试吃+第二杯半价”,次日客流+18%。

4. 员工即股东:店长达标就送门店股份,服务员干到VP不是梗,是真事。截至2022年,熊猫快餐内部诞生超过400位“百万美元店长”。

当橙香鸡遇上篮球:一次“流量+现金流”的双向奔赴

开拓者为啥卖股?因为老板保罗·艾伦的信托要“减码非核心资产”。程氏夫妇为啥买?三个理由:

① 资产荒:60亿现金躺在账上,买国债跑不过通胀,买球队至少能拍Netflix纪录片。

② 亚裔叙事:NBA在中国拥有5亿粉丝,熊猫快餐在中国留学生心中是“美国食堂”,双方用户画像高度重叠,属于“双向私域”。

③ 品牌二次曲线:程正昌在内部会议直言,“我们要把餐厅开到球馆里去,让球迷左手可乐右手橙香鸡,边啃边看杨瀚森空接”。

这是“中餐出海+NBA扩圈”的梦幻联动,比单纯签一份球衣广告ROI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技术流老板的“改造计划”:开拓者也要上云?

蒋佩琪已带队入驻摩达中心,给球馆装上一套“Panda OS”:

- 刷脸进场:绑定熊猫App账号,进场自动推送“你上次在洛杉矶店点了橙香鸡,今天试试蜂蜜核桃虾?”。

- AI排队:用机器学习预测洗手间人流,动态调配保洁,力争“零排队”。

- 区块链纪念品:利拉德每次三分命中,实时Mint一枚“橙香鸡三分”NFT,限量发售,收入对半分。

- 球员健康:把橙香鸡配方改成低脂版,用空气炸锅+赤藓糖醇,杨瀚森吃三份也不超卡路里预算。

球迷玩梗现场:吉祥物要不要换成熊猫?

Twitter话题#PandaRipCity#一夜之间飙到全美热搜第二,仅次于#MetGala#。高赞评论:

@BlazersFan1988:建议把中场互动改成“一分钟吃完橙香鸡,赢终身免费熊猫快餐”。

@YangHanshen13:别闹,我过敏体质。

@NBAMemes:以后主场叫“Panda Center”,客队罚球全场喊“Orange Chicken”干扰,心理战拉满。

开拓者官方倒也佛系,甩了一张PS图:利拉德怀抱熊猫,背景是漫山竹林,配文“Coming Soon”。

亚裔资本涌入NBA,是“钱多人傻”还是“高维布局”?

从2009年黄健华入股骑士,到2019年蔡崇信全资收购篮网,再到今天程氏夫妇成为开拓者小老板,亚裔资本在NBA的占比已超6%。背后逻辑不只是“情怀杀”,而是实打实的“生态互补”:

- 内容侧:NBA每年生产5万小时赛事信号,熊猫门店2300块大屏就是2300个线下影院,版权方、广告主、球迷三赢。

- 消费侧:NBA在中国带动的球衣、球鞋、直播会员年GMV约40亿美元,熊猫快餐如果能把1%的客流转化为NBA会员,就是4000万新增用户。

- 资本侧:球队估值过去十年年化12%,远高于标普500的10%,还能顺带领一张“美国文化精英俱乐部”门票,何乐而不为?

1973年,程正昌在帕萨迪纳街头为10美元营业额发愁;2024年,他坐在摩达中心VIP包厢,看着杨瀚森在底线折叠背扣,耳边是“Let’s go Blazers!”的山呼海啸。

50年,一盘橙香鸡,从街边小炒到NBA主场的VIP套餐,故事线比任何一部硅谷爽剧都硬核。

来源:睿智的鄭蜀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