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独居养老,一定要做好5方面的准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6:20 2

摘要:我的一个朋友,十多年前因与老公性格不合,两人离婚了。朋友长期一个人生活。

01

我的一个朋友,十多年前因与老公性格不合,两人离婚了。朋友长期一个人生活。

退休后,她每天跟同龄人们唱歌,跳舞,有时约上一起外出旅游,在家的日子,养猫养花种菜,日子过得自由惬意。

可她的兄弟姐妹们都同情她,劝她与前夫复合,或另找一个,担心她将来会孤独终老。

我的朋友很不理解:难道老了后一定要嫁人,就幸福了吗?

朋友的事,让我联想到周围生活中,许多父母劝自己孩子结婚时,最主要的理由是:

不结婚,将来你老了怎么办?

似乎独居养老,是一件让人无比恐怖的事情。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听播客,播客题目为《无需恐惧养老,一个人老去也可以很幸福》,受邀嘉宾是位深谙国内外养老现状的专家。

节目中,他结合国内外目前养老现状,提出未来面对独居养老,需要提前准备的五个方面。

他说的客观实际,在这里,我把内容分享给大家。

02

说内容前,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养老指的是什么时间段?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养老是个人行动不太能自理,需要有人陪护照顾的时候。

七十岁以前,大多数人依然忙于工作,七十岁后,许多人才考虑起养老。

这里的工作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多挣一些养老钱;另一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曾经到北欧几个国家游玩时,到处可见穿制服的老年人在工作,他们非常专注投入,精神饱满,比起一些年轻人的状态都要好。

这与国内一些老人认为,退休后就该躺平享乐的观念截然不同。

如今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寿命更长了,刚退休的一二十年中,我们完全可以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活出不一样的人生精彩。

而养老,是在年龄增大,身体衰退,行动受限的时候,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当然,我们要提前为养老做好准备。

03

节目中,老师提到当一个人考虑独居养老时,需要具备的五个方面条件:

一是金钱

一个人需要多少钱才够养老呢?

每个人生活标准不同,所处地域不同,金钱的需求量也不同。

如果退休金不高,老师建议,可以在刚退休的时光中,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做,这样,既能给未来的养老做经济储备,又能在工作中获得价值和成就感。

而且,相比年轻人喜欢把事做大做强,中老年人应该往深和精的方面去发展,这会节省个人的精力,更适合老年人。

拿我做公众号来说,许多人一边写作,一边做社群运营,一边做知识付费。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只专注于写作,经营账号。

当我的目标单一清晰,也给自己节省了不少能量,能让我处在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中。

二是住所

节目中老师谈到,他了解的许多老人,年龄增大后,更喜欢住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去。

而不是去环境优美的海边小镇等,去过一种诗情画意般的生活。

生活在熟悉的地方,不管是饮食习惯,还是周边关系上,都让人更舒服,更自在。

平常生活中,我也经常与同龄朋友聊天,大家普通有个共识,就是住在熟识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的,会增加一个人对生活的掌控感。

这种掌控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幸福。

三是健康

节目中老师讲到,通过调查数据发现,人到晚年时发生的慢性病,通常与个人前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许多人上年龄后,身材变厚,变胖,人们以为这是年龄增长导致的自然现象,但在日本,很少看到这种情况。

因为日本的老年人很注重锻炼。

为了让将来与病痛共处的时间短一些,身体健康的时间长一些,一定要及早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才可能在晚年拥有高品质的生活。

四是关系

这里的关系,不是指普通的人际关系,而是指能深度交流的关系——可以分享感受、情绪和想法,甚至能够展现脆弱的一面。

有深度关系,对独居老人来说,至关重要。

想要拥有深度关系,需要我们在老年到来前,找到能与自己长期相处的人,大家三观一致,性格相投,有共同的兴趣。

遇到这样的人,要努力去经营、去维持,这才是未来能够相互扶持的关系。

五是情绪

调查数据发现,主动选择独居养老的人,晚年的幸福指数往往更高。

这说明,对独居养老的看法,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幸福度。

如果一个人能看到独居生活的种种好处,主动选择独居,而不是认为,独居是自己无奈之下的被动选择。

这对应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独居,个人情绪往往更加平和,更能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生命的丰盈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我们始终掌握着选择的权利。

无论是选择独居还是相伴,重要的是,提前播种好那些能让未来开花的种子。

正如节目组老师所说:独居养老不是与“孤独”相伴,而是一道关于“准备”的思考题,提前按照未来想要的样子做好准备,独居晚年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

来源:千帆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