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你们发现没?那个曾经能承包全家周末笑点的《王牌对王牌》,最新一集播出后,热搜关键词竟然是“尴尬”。曾经的笑声收割机,如今让观众忍不住脚趾抓地,恨不得替屏幕里的嘉宾找个缝钻进去。灵魂人物沈腾一走,整台戏仿佛突然断电,瞬间黯淡无光。一句“不该走的走了,该走
家人们,你们发现没?那个曾经能承包全家周末笑点的《王牌对王牌》,最新一集播出后,热搜关键词竟然是“尴尬”。曾经的笑声收割机,如今让观众忍不住脚趾抓地,恨不得替屏幕里的嘉宾找个缝钻进去。灵魂人物沈腾一走,整台戏仿佛突然断电,瞬间黯淡无光。一句“不该走的走了,该走的却留下了”,道尽网友心酸。这尴尬癌晚期的现场,真就只是沈腾缺席的锅?还是背后藏着更深的病灶?
本季主打“国安”主题的第四期,堪称一场大型主题错位现场。立意高远,可端上桌的游戏互动,活脱脱像一碗清汤寡水白面条配两根孤零零的青菜——别说牛肉,连点荤腥都欠奉。传声筒的混乱默契呢?猜歌淋雨的刺激狼狈呢?统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幕幕用力过猛的“竞演”。嘉宾们在台上卖力表演,观众在屏幕前面面相觑:这是在考验我的耐尬指数吗?当“玩”变成了“演”,综艺的灵魂就被抽干了。
沈腾的缺席,无异于抽走了这档节目的脊椎骨。贾玲离开后,腾哥就是观众守着王牌的最后一根稻草。前三期,他简直是凭一己之力在扛着节目往前跑。枕头大战对阵蓝盈莹,那股子不服输的“老当益壮”劲儿,被揍得龇牙咧嘴也自带笑点;传声筒碰上微醺的闫妮,他索性放弃治疗,一通胡言乱语加即兴乱舞,瞬间引爆全场;当评委时和沙溢一唱一和地“挑刺”,既带点小“报复”的爽感,又把游戏趣味性拉满;泼水环节抱着大桶兴致勃勃“误伤”队友,愣是把事故变成了经典名场面。这种骨子里透出来的松弛感和即兴火花,是综艺之神降临的时刻。他一走,王牌家族只剩关晓彤这根“元老独苗”,就像一辆没了引擎的超跑,外壳再炫也跑不动,只剩空壳在原地打转。
没了主心骨,新补位的嘉宾们,更是把这台“怠速引擎”推向尴尬深渊。杨迪的表现,暴露了“综艺老油条”的另一面——输不起。前一秒在“谁是谁爹”游戏里把徐明浩泼得透心凉,轮到自己头上挨了一瓢,瞬间黑脸离场。那表情,仿佛全世界都欠他一个道歉。其他嘉宾强行圆场夸他厉害,他回敬的却是咬牙切齿的僵硬。综艺感本该是举重若轻的幽默,到他这儿,成了输赢即生死的沉重包袱,心胸窄得塞不下一点玩笑。
金靖则陷入“模仿秀”的怪圈。顶着“接棒贾玲”的压力,却把贾玲那份真诚的自嘲和温暖的喜感,硬生生扭成了用力过猛的油腻秀。夸张扭曲的表情管理,仿佛脸上安装了失控的弹簧,看得人浑身不适。最新一期更是上演了一出集合柯镇恶(此处指风格突兀)和纪凌尘的“偶像剧文学”,油腻指数爆表,堪称一场对观众眼睛的“无差别攻击”。
老戏骨唐国强的加入,本应是定海神针,却在“代沟”鸿沟前败下阵来。拼音首字母组词表演环节,年轻嘉宾抛出的网络热梗,在他那儿成了无法破解的摩斯密码。那份认真的困惑,瞬间把“笑果”变成了“教学事故”。老艺术家融入不了新语境,不是错,但硬要放进一个以“梗”为生的快节奏综艺里,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出土文物”。
节目组最大的失误,或许是把宝全押在沈腾一个人身上。前三期,他被压榨式地“使用”,像个不断放电的综艺电池。当唯一能持续发电的核心耗材耗尽或离开,整个系统立刻瘫痪。这暴露了节目策划的深度懒惰和资源枯竭——没有培养可持续的化学反应,没有构建能互相激发、替补的团队生态。过度依赖单一明星效应,是综艺工业化流水线上最危险的陷阱。沈腾的“累”,早在前几季就有端倪,第九季不过是把这种透支推向了极致。榨干最后一个“笑点担当”后,剩下的空壳自然只能端出“尬艺”。
“国安”主题下的内容苍白,更深层的原因可能藏在看不见的手里。高压的审查环境和对“安全播出”的极致追求,正在悄然阉割综艺的野性和创造力。制作方变得战战兢兢,主动回避可能触碰红线的、真正需要脑洞和冒点险的游戏设计(比如经典的、容易失控的传声筒、泼水)。最终,“安全”成了最高准则,哪怕是以牺牲趣味性、牺牲节目灵魂为代价。于是,我们看到一场打着宏大旗号、实则内容空洞的表演。主题成了华丽外壳,内里却因恐惧而自我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为了“安全”而自我矮化的“基因突变”,正在批量生产看似正确却索然无味的综艺怪胎。
所以,《王牌9》的尴尬,既非观众突然苛刻,也非沈腾一人缺席之过。它是懒惰策划遇上枯竭创意,是过度依赖个体遇上生态崩塌,更是创作桎梏下被迫妥协的畸形产物。节目组若真飘了,那飘的也是方向——离观众真实的快乐越来越远。当笑声被尴尬取代,当期待变成失望,最有力的回应,莫过于观众手指轻轻一按:换台。综艺这碗饭,端不稳,就别怪观众掀桌。
来源:诗意溪水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