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3年6月,第四届世青赛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举办。参加本届赛事的16支球队分为四组每组四支。由高丰文指导领军的中国国青队被分在C组,同组对手有阿根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83年6月,第四届世青赛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举办。参加本届赛事的16支球队分为四组每组四支。由高丰文指导领军的中国国青队被分在C组,同组对手有阿根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亚洲另外一支参赛队韩国队与苏格兰、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一起分在了A组。B组四支球队分别为乌拉圭、波兰、美国和科特迪瓦。巴西、尼日利亚、荷兰和苏联一起被分在D组。
小组赛中国队首战0-5负于阿根廷队,次战虽然麦超和李华筠各进一球但是依然以2-3负于捷克斯洛伐克队。最后一战,中国队小伙子们放下包袱,李华筠、郭亿军和段举破门,中国队以3-0战胜奥地利队,用一场胜利告别本届世青赛。
附中国国青队名单:
主教练:高丰文
队员:傅玉斌、李华筠、王军、范广会(以上为辽宁)、贾秀全、钟云越、陈方平、李勇、陈国仲(以上为八一)、段举、山春季(以上为天津)、王文宗(北京)、胡一俊(湖北)、朱平(四川)、麦超(广州)、郭亿军(广东)、柳海光(上海)、李志高(江苏)
随后进行的世青赛八强战,阿根廷队2-1力克荷兰,巴西4-1大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1-0击败苏格兰,韩国队加时赛2-1淘汰乌拉圭。
半决赛,阿根廷1-0拿下波兰,巴西2-1将韩国淘汰。
最后的决赛,巴西队凭借热奥瓦尼的进球以1-0战胜阿根廷队,捧起本届世青赛的冠军奖杯,阿根廷屈居亚军,波兰在三四名决赛中加时赛2-1战胜韩国获得第三名,韩国队位列第四。巴西队的热奥瓦尼打入六球,获得本届赛事的金球奖和金靴奖。
赛事结束后,国内有媒体报道,中国队的李华筠与另外五名球员一起被评为世界六大希望之星。
那么,当时与李华筠一起被评为六大希望之星的另外五个人究竟是谁?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这六人为李华筠、范-巴斯滕、贝贝托、罗马里奥、普罗塔索夫、米哈伊利琴科。
还有说是李华筠,范-巴斯滕,罗马里奥,贝贝托,普罗塔索夫,普罗辛内茨基。
以上这两种说法肯定都不对,首先罗马里奥是1966年出生,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届世青赛。
另外米哈伊利琴科应该也没有参加这届世青赛。
普罗塔索夫是苏联队的,苏联队在这届世青赛先是0-1负于尼日利亚,然后2-3输给荷兰,最后1-2负于巴西,三战皆败小组垫底出局。
普罗辛内斯基是1969年出生的,更不靠谱。
我在某乎上找到一篇文章,有大神考证最早这个1983年世青赛六大希望之星的消息,最早其实出自马来西亚一家叫“New Straits Times”的媒体于1983年6月15日的文章《Six On Brink of Stardom》中评选了六大世青赛希望之星,亚洲、欧洲和南美洲各两名球员。
其中亚洲两名球员分别为李华筠和韩国的申连浩,欧洲是荷兰的范巴斯滕和波兰门将Józef Wandzik,南美洲是阿根廷的加布里奇和巴西的贝贝托。
这个说法看起来似乎比较靠谱,韩国队在这届世青赛表现相当不错。小组赛首战虽然0-2负于苏格兰,但是第二场对阵东道主墨西哥队,凭借申连浩在最后时刻的进球以2-1逆转绝杀了墨西哥队,最后一场比赛韩国队又是以2-1击败澳大利亚队,以两胜一负的成绩小组第二晋级淘汰赛。
随后的四分之一决赛,韩国队又是凭借申连浩的梅开二度,在加时赛2-1击败乌拉圭队,闯入四强。
半决赛对阵巴西队,韩国队先是依靠金钟夫的进球取得领先,只可惜最后巴西队连追两球,韩国队1-2负于巴西队。随后季军争夺战韩国队负于波兰,最终获得第四名,同时还获得本届世青赛的公平竞赛奖。
我在网上还找到一个1983年世青赛的评奖结果。
上面这个最佳阵容巴西有三人分别为热奥瓦尼、贝贝托和达-席尔瓦,荷兰队有一人但不是范-巴斯滕,而是范恩博格,阿根廷有四人,韩国队入选的是金判根,也不是申连浩,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前场球员都是欧美的,然后两名波兰球员以及一名墨西哥球员。
最后总结下,我个人感觉,当初这个六大希望之星,可能是当时国内媒体根据国外的一些消息,自己杜撰出来的这么一个评选,并不是特别靠谱。那个年代,信息传播并不发达,很多消息都可能造假。
大家觉得呢?
来源:小康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