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遇见了许多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却共同书写着坚韧与成长的篇章。小雅是其中一个,父母分开后她随母亲生活,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眼神里藏着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沉默。一次作文课上,她写道:“我的家像一面摔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遇见了许多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却共同书写着坚韧与成长的篇章。小雅是其中一个,父母分开后她随母亲生活,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眼神里藏着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沉默。一次作文课上,她写道:“我的家像一面摔碎的镜子,每一片都映出不同的天空。”我握着红笔久久未落,最终在文末画了一轮小小的月亮,仿佛为她黯淡的心境点起一盏微光。后来,她在美术课上画出了整片璀璨的星空,色彩浓烈得让人心颤。
小宇则是另一种模样。父母离异后,他变得易怒、叛逆,像一只竖起尖刺的小刺猬,谁靠近都可能被扎伤。一次冲突后我找他谈话,他低着头,声音颤抖:“反正没人真的在乎我。”那一刻我听懂了,那不是挑衅,而是深埋心底的呼救。可就在不久后的篮球赛上,他为了保护队友,毫不犹豫地挡在对方高大球员面前,拼尽全力。那一幕让我明白,他的倔强背后,藏着未曾被看见的担当。
还有小林,十岁便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他每天放学后先回家做饭,照顾奶奶起居,作业总是在灯下写到很晚,可成绩从未掉出班级前三。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要变得很优秀,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后悔生下我。”这句话像一根细针,轻轻刺进我心里,久久不能平息。可也正是这个孩子,在同学忘带午饭时默默分享自己的便当,在别人摔倒时第一个冲上去搀扶。
我渐渐明白,家庭的破碎或许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痕迹,但那痕迹并非终点,而是一段成长的起点。他们比同龄人更早体会变迁的重量,也因此更懂得珍惜温暖,更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他们不是残缺的个体,而是以独特方式在修复世界裂痕的人。小雅后来站在全校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声音平静却有力:“我的家庭地图确实破碎了,但每片碎片都仍在反射星光。”台下寂静无声,许多人悄然拭泪。
真正的伤人之处,往往不在于家庭结构的改变,而在于外界投来的偏见与标签。当我们轻易将他们定义为“问题儿童”,其实也在无形中加深了他们的孤独。而我想做的,是用信任代替怜悯,用看见代替忽视。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光明,而我们要给予的,是无条件的爱,是允许他们飞翔的天空,是始终相信他们能飞得更高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伤痕定义的人,而是带着伤痕依然选择前行的勇者。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