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申诉落幕:国际足联定调手球争议,中国足坛规则之争再起波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02:01 3

摘要:2025年9月25日,中国足坛持续半个月的"泰山申诉事件"迎来关键转折——国际足联裁判专家组正式就山东泰山对阵上海申花比赛中的手球争议给出技术判定,确认申花球员马纳法在禁区内的手臂接触属于"自然位置扩大",不构成故意手球犯规。这一结论不仅为中超联赛的判罚标准树

2025年9月25日,中国足坛持续半个月的"泰山申诉事件"迎来关键转折——国际足联裁判专家组正式就山东泰山对阵上海申花比赛中的手球争议给出技术判定,确认申花球员马纳法在禁区内的手臂接触属于"自然位置扩大",不构成故意手球犯规。这一结论不仅为中超联赛的判罚标准树立新标杆,更将中国足球裁判体系推向国际规则接轨的深水区。

根据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提供的3D动作分析报告,马纳法在防守泰山队传中时,其右臂虽处于张开状态,但符合"身体自然运动轨迹"。专家组援引2021年IFAB修订的《足球竞赛规则》指出:"当球员手臂处于站立或奔跑时的自然位置,且未主动改变身体形态以扩大防守面积时,即使与球发生接触也不构成犯规。"这一判定与2025年4月京鲁大战中泽卡红牌争议形成鲜明对比——彼时泽卡因"主动抬臂阻挡射门"被直红罚下,而本次马纳法的动作被认定为"被动接触"。

尽管国际足联给出技术结论,但中国足协裁判评议组的处理方式仍遭质疑。数据显示,2025赛季中超已出现12次VAR介入后判罚结果反转,其中7次涉及手球判定。例如9月17日申花对阵泰山的关键战中,当值主裁邢琦在VAR提示下仍未罚下踩踏对手的申花球员特谢拉,而足协事后仅以"越位判罚合规"草草回应。

此次申诉事件暴露的中国足球裁判体系顽疾远超技术层面。据《泰安市泰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公告》披露,某中甲俱乐部就曾因裁判薪酬纠纷引发仲裁案,折射出裁判群体职业保障的缺失。而足协"表面驳回、私下处理"的惯用套路,更让俱乐部对申诉机制失去信心。

国际足联的介入为中国足球提供了改革契机。一方面,足协需加快建立裁判员职业化认证体系,将国际规则培训纳入考核;另一方面,应借鉴德甲"裁判委员会独立运作"模式,减少行政干预。数据显示,实施VAR全覆盖的2024赛季中超,场均争议判罚同比下降42%,这证明技术辅助与规则透明化才是化解信任危机的根本。

当马纳法的手球争议尘埃落定,中国足球迎来的不应只是某个判罚的对错结论,更是一场关于"如何与国际接轨"的深刻反思。

来源:郁金香圃赏花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