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梅子,这个密码你一定要记住。”病床上的老人颤抖着手,将一张纸条塞进李梅手中。
李梅低头一看,纸条上写着几个数字:0328。她心里一颤,这不是自己的生日吗?
“爸,这是什么?”李梅轻声问道。
“是爸爸给你的……”张建国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皮渐渐合上。
李梅握着纸条,心情五味杂陈。6年来的照料生涯即将结束,而这个密码,将彻底改变她对这个看似普通老人的认知。
012018年3月的一个深夜,李梅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梅子,快来医院!爸爸突发脑梗,现在在抢救室!”张伟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哭腔。
李梅一骨碌爬起来,匆忙套上外套就往医院赶。到了医院,张伟正在走廊里焦急地踱步,眼眶通红。
“医生怎么说?”李梅气喘吁吁地问。
“还在抢救,医生说情况不太好。”张伟抓着李梅的手,“梅子,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
“别胡说!”李梅打断了他,“爸福大命大,一定会没事的。”
虽然嘴上这么安慰张伟,但李梅心里也七上八下。她和公公张建国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老人性格内向,话不多,平时除了必要的客套,两人很少深入交流。
凌晨三点,手术室的灯终于熄了。主治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神情疲惫。
“手术很成功,病人脱离生命危险了。不过……”医生顿了顿,“病人右侧肢体功能受损,可能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和生活照料。”
张伟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谢天谢地,只要人没事就好。”
医生继续说:“家属要做好心理准备,老人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恢复期,期间需要专人照料日常起居。”
听到这话,张伟的脸色立刻变了。他在外地的建筑公司做项目经理,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几趟,根本没法请长假照顾父亲。
李梅看出了张伟的为难,心里开始盘算。张建国名下有套老房子,虽然地段一般,但好歹也值个七八十万。如果自己照料老人,将来房产继承的事……
“医生,我来照顾爸爸。”李梅主动开口道。
张伟感激地看着妻子:“梅子,这样会不会太辛苦你了?”
“没事,我在家也是闲着。再说了,爸爸把你养这么大,现在该轮到我们报答了。”李梅说得大义凛然,心里却另有算盘。
一周后,张建国出院回家。李梅开始了她的照料生涯。
刚开始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张建国右半身行动不便,说话也有些不清楚,日常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人协助。李梅每天要给他喂药、擦身、换洗床单,还要陪他做康复训练。
“爸,该吃药了。”李梅端着水杯和药片走到床前。
张建国艰难地撑起身子,接过药片放进嘴里。药很苦,他皱着眉头咽下去。
“梅子,辛苦你了。”张建国含糊不清地说道。
“应该的,您好好养病就行。”李梅一边收拾药瓶,一边有些不耐烦地应答。
照料老人远比想象中辛苦。李梅原本想着能在家追追剧、刷刷手机,结果大部分时间都被老人占用了。她开始在心里抱怨,但想到将来的房产继承,还是咬牙坚持着。
邻居王桂花是个热心肠的人,三天两头来串门。
“梅子啊,你这儿媳妇做得真不错,老张有福气啊。”王桂花一边帮忙收拾房间,一边夸赞道。
“哪里哪里,应该的嘛。”李梅客气地回应。
王桂花却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老张平时那么抠门,也不知道攒了多少钱。你照顾他这么辛苦,将来总得有个说法吧?”
李梅心里一动,但表面还是装作不在意:“桂花姐,您说什么呢,我又不是为了钱。”
“话是这么说,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嘛。”王桂花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梅渐渐适应了照料生活的节奏。虽然辛苦,但看到张建国一点点好转,她心里还是有些成就感的。
02转眼间,李梅照料张建国已经两年了。
随着康复训练的进行,张建国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虽然右腿还有些不便,但基本的生活自理已经没问题了。更重要的是,两人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这天,李梅感觉有些头晕恶心,应该是着凉感冒了。她强撑着给张建国做完早饭,刚想坐下休息一会儿,张建国就注意到了她的异常。
“梅子,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是不是病了?”张建国关切地问道。
“没事,就是有点头晕。”李梅勉强笑了笑。
“那可不行,你快回房间休息,我自己能行。”张建国坚决地说,“你照顾我两年了,我得照顾你一回。”
李梅本想推辞,但实在难受得厉害,只好回房休息。没过一会儿,张建国就端着热腾腾的生姜红糖水进来了。
“来,趁热喝了,发发汗就好了。”张建国坐在床边,像照顾孩子一样看着李梅把糖水喝完。
“谢谢爸。”李梅心里暖暖的,这还是两年来老人第一次这样关心她。
“说什么谢,都是一家人。”张建国摸了摸李梅的额头,“你发烧了,我去给你买点感冒药。”
“您腿脚不方便,我自己去就行。”李梅挣扎着要起身。
“别动!”张建国难得强硬了一回,“你好好躺着,我去找桂花帮忙买药。”
那一刻,李梅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严肃寡言的老人,其实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明显亲近了许多。张建国开始主动跟李梅聊天,讲一些年轻时的趣事。李梅也发现,公公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爸,您年轻时候一定很帅吧?”李梅一边给张建国按摩腿部,一边开玩笑道。
“那当然!”张建国难得露出得意的表情,“当年追你母亲的人可多了,但她就看中我这个穷教书的。”
“那您肯定很会哄人吧?”李梅好奇地问。
张建国摇摇头:“我这人嘴笨,不会说甜言蜜语。但我知道疼人,你妈生病的时候,我整夜整夜地守着她,给她熬药、擦身子。”
听着张建国朴实的话语,李梅心里五味杂陈。她开始理解,为什么婆婆生前对这个男人那么依恋。
李梅还发现了张建国的一个奇怪习惯——他经常在深夜看手机,还时不时拿出计算器按来按去。
“爸,您晚上看什么呢?这么专注。”李梅有一次忍不住问道。
张建国神秘地笑了笑:“琢磨点事儿。”
“什么事儿啊?”李梅好奇心起来了。
“就是……怎么让钱生钱的门道。”张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2009年退休后就开始研究这个,挺有意思的。”
李梅心里一动,原来公公还是个理财爱好者。难怪平时那么节省,原来是在攒钱投资。
“那您现在投资什么啊?”李梅试探性地问。
“基金、银行理财,还有国债什么的。”张建国说起这个话题明显兴奋了许多,“梅子,你别看我平时抠门,其实我是在为这个家考虑。钱要用在刀刃上,不能乱花。”
李梅点点头,心里暗想:看来公公确实攒了不少钱,自己照顾他这两年没白费。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张建国在节省的同时,对她却从不吝啬。每次李梅说想吃什么营养品,张建国总是毫不犹豫地让她去买。
“爸,这燕窝太贵了,要不算了吧?”李梅看着标价有些心疼。
“买!”张建国大手一挥,“你照顾我这么辛苦,该补补身体。钱没了可以再赚,身体垮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种反差让李梅既感动又困惑。公公到底攒了多少钱,让他能如此底气十足?
03照料进入第四个年头,张建国的身体基本恢复如常,但他仍然习惯让李梅陪在身边。
李梅也渐渐把照顾公公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她不再抱怨,反而开始真心关心这个老人。
这天整理房间的时候,李梅无意中在张建国的书桌抽屉里发现了几本理财书籍,还有厚厚一摞投资记录本。
她好奇地翻了翻,发现张建国的记录非常详细,每一笔投资的时间、金额、收益情况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基金定投,每月1000元……” “银行理财,5万元,年化收益4.2%……” “国债购买,10万元,3年期……”
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李梅有些震惊。公公的投资涉及面这么广,而且金额都不小。
更让她在意的是,张建国每个月都会收到各种银行的短信提醒,都是关于转账和理财产品到期的信息。
“您的理财产品已到期,本金30000元,收益1260元已转入您的账户……” “您尾号3847的账户转出8000元,余额为……”
这些短信让李梅意识到,张建国的财务状况可能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张伟每个月都会回来看望父亲。这次回来,他主动提起了父亲的财务状况。
“爸,您现在身体好多了,用钱的地方也不多。要不要我帮您管管账?”张伟试探性地问。
张建国摇摇头:“不用,我自己管得挺好的。再说了,我攒这点钱也不是为了我自己。”
“那您攒了多少啊?”张伟直接问道。
“够养老的。”张建国模糊地回答,“你们小两口好好过日子就行,钱的事不用操心。”
李梅在一旁听着,心里痒痒的。公公总是这样说话不说全,让人猜不透他到底攒了多少钱。
晚上,李梅忍不住跟张伟讨论这个话题。
“你说咱爸到底攒了多少钱?”李梅躺在床上,转过身看着张伟。
“能有多少啊,就是退休工资,一个月2800,再怎么省也省不出多少来。”张伟不以为然地说,“估计也就十几万吧,够他养老就行了。”
“可是我看他投资的项目挺多的,金额也不小。”李梅把白天看到的记录本的事说了。
“投资?”张伟有些诧异,“我爸还懂投资?”
“确实懂,而且还很专业的样子。”李梅肯定地说,“你没发现他每天晚上都在看手机吗?都是在看理财软件。”
张伟想了想:“那也没什么,现在老年人理财的多了去了。不过我爸那性格,应该不会投资太冒险的项目。”
李梅点点头,但心里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她开始更仔细地观察张建国的日常习惯。
确实如她所料,张建国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在手机上,而且表情都很专注。有时候看到什么好消息,还会忍不住露出满意的笑容。
“爸,您最近心情挺好啊。”李梅有一次忍不住问道。
“是啊,这几年投资收益还不错。”张建国难得透露了一点信息,“梅子,你跟着我学点理财吧,以后也能用得上。”
“我哪懂这些啊。”李梅摆摆手。
“没关系,慢慢学。”张建国认真地说,“理财这东西,关键是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我这十几年下来,也算小有心得了。”
十几年?李梅心里算了算,公公2009年退休,到现在确实有15年了。15年的理财积累,会是个什么概念?
随着时间推移,李梅发现张建国开始有意无意地透露一些信息。
“梅子啊,你这6年来照顾我真不容易。”张建国有一天突然感慨道,“爸爸不会亏待你的。”
“爸,您说什么呢,照顾您是应该的。”李梅有些不好意思。
“话是这么说,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张建国用王桂花经常说的话回应道,“你放心,爸爸心里有数。”
这些话让李梅既温暖又好奇。公公到底想表达什么?他口中的“不会亏待”又是什么意思?
042024年春天,张建国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那天夜里,李梅被一阵微弱的呻吟声惊醒。她赶紧起身查看,发现张建国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爸,您怎么了?”李梅焦急地问。
“胸口疼……喘不上气……”张建国断断续续地说着。
李梅立刻拨打了120,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医生检查后,神情严肃地说:“老人家心脏衰竭比较严重,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外,李梅和匆忙赶来的张伟守了整整三天三夜。
第四天,医生把他们叫到办公室。
“老人家的情况不太乐观,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医生直言不讳地说,“家属要做好心理准备。”
听到这话,李梅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这6年来,她已经把张建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真的舍不得老人离开。
第五天,张建国被转到了普通病房。他的意识还算清醒,但说话已经很困难了。
“梅子……过来……”张建国虚弱地招手。
李梅立刻走到床边,握住了老人的手。
“爸,您别说话了,好好休息。”李梅眼含热泪。
“不行……有话……必须说……”张建国艰难地从枕头下摸出一张纸条,“这个……给你……”
李梅接过纸条,上面用颤抖的字迹写着:0328。
“这是什么?”李梅不解地问。
“密码……”张建国用尽力气说道,“手机密码……银行密码……都是0328……”
李梅心里一震,0328是她的生日,3月28日。公公居然把她的生日设成了所有的密码?
“爸,为什么用我的生日?”李梅哽咽地问。
“因为……你是……好孩子……”张建国费力地笑了笑,“这是……爸爸的心意……”
“爸,您这是做什么啊?”李梅眼泪止不住地流。
“梅子……6年了……你比女儿……还贴心……”张建国的声音越来越小,“爸爸……不会亏待你……记住……0328……”
说完这句话,张建国就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来。
张建国的葬礼办得很简单。李梅哭得像个孩子,6年的朝夕相处,让她对这个老人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05回到家中,李梅看着那张写着“0328”的纸条,心情复杂。她知道这肯定不只是简单的生日纪念,公公一定还有什么要告诉她的。
“我看看爸的手机里有什么。”李梅对张伟说道。
“嗯,你看吧。估计也就是些老朋友的联系方式。”张伟正在收拾父亲的遗物,没太在意。
李梅拿起张建国的手机,输入密码0328。手机立刻解锁了。
她先是随意翻了翻通讯录和照片,都很正常。但当她点开银行软件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这不可能……”李梅看着屏幕上的数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主储蓄账户余额:1147293元!
李梅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一遍。数字没变,确实是一百一十四万多!
“张伟!张伟!快过来看!”李梅激动得声音都变了。
“怎么了?”张伟匆忙跑过来。
“你看,你看这个数字!”李梅颤抖着把手机递给张伟。
张伟定睛一看,也惊呆了:“这……这是咱爸的账户?一百多万?”
“肯定是的,这是他的手机银行。”李梅的声音还在颤抖。
“会不会是系统错误?”张伟不敢置信。
李梅继续往下翻,发现还有其他账户。
定期存款账户:486,000元! 理财产品账户:267,000元!
每看到一个数字,李梅的心跳就加速一分。这些加起来已经接近两百万了!
“我的天啊……”李梅腿一软,直接坐在了床边。
“梅子,你没事吧?”张伟担心地扶着她。
“我……我需要缓缓……”李梅用手捂着胸口,感觉心脏快跳出来了。
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哪怕是在银行软件里看到这些数字,都让她感到不真实。
“爸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张伟也完全懵了。
李梅突然想起张建国床头柜的抽屉,她急忙跑过去翻找。
抽屉里有一个小铁盒,李梅用颤抖的手打开。里面有一本房产证,还有厚厚一叠租房合同。
“张伟,你快看这个!”李梅的声音已经哽咽了。
张伟接过房产证,看到上面写着:房屋所有人:张建国。地址是市区一套60平方米的公寓。
“爸还有套房?”张伟不敢置信。
李梅翻看租房合同,发现这套房子一直在出租,每月租金3200元,而且租约非常稳定,从2010年就开始了。
“这套房子爸爸租了14年了!”李梅算了算,“每月3200,一年就是38400,14年就是……”
“53万多!”张伟替她算出了结果。
李梅彻底坐不住了,她在房间里来回走着,手还在不停地颤抖。
现金将近200万,再加上这套价值约50万的出租房,张建国的总资产超过了250万!
“梅子,坐下来,别走了。”张伟担心妻子激动过头。
“我……我真的没想到……”李梅终于坐下来,眼泪又开始往下掉,“爸爸居然为我们攒了这么多钱。”
“是啊,我也没想到。”张伟看着房产证,心情同样复杂。
李梅想起张建国生前常说的话:“梅子辛苦了,爸爸不会亏待你。”原来,老人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切。
“你说,爸为什么要用我的生日做密码?”李梅问张伟。
张伟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你照顾他这6年,他真的把你当女儿了。”
听到这话,李梅的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她想起了这6年来的点点滴滴,张建国的每一句关心,每一次体贴,原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06接下来的几天,李梅沉浸在翻看张建国留下的各种投资记录中。
她发现,张建国的理财记录详细得令人震撼。从2009年退休开始,他就开始了系统性的理财规划。
“2009年6月,基金定投开始,每月1000元……” “2009年8月,购买国债50000元,3年期,年化收益4.5%……” “2010年3月,购买房产,首付15万,贷款30万,用于出租……”
李梅越看越震撼。张建国每月退休工资2800元,但他的生活开支控制在1500元以内,剩下的1300元全部用于投资。
15年来,他通过各种方式稳健地积累着财富。更聪明的是,他在2010年房价相对较低的时候,贷款购买了那套用于出租的公寓。
李梅看着记录,佩服公公的精明。
“梅子,你看这个。”张伟翻到了投资记录本的最后一页,“爸爸还给你写了一封信。”
李梅接过记录本,看到最后一页工整地写着:
“梅子,如果你能看到这些文字,说明爸爸已经不在了。这几年来,你的照顾让爸爸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你比女儿还要贴心,从来没有嫌弃过我这个糟老头子。
这些钱是爸爸15年来一点一点攒下的,留给你和小伟,是爸爸对你们的感谢。
梅子,你是个善良的好孩子,爸爸相信你会用这些钱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记住,钱要用得有意义,就像你照顾爸爸那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谢谢你,我的好女儿。”
看完这封信,李梅已经泣不成声。她没想到,这个看似严肃寡言的老人,内心如此细腻温暖。
“爸爸……”李梅捧着记录本,泪如雨下。
张伟也红了眼眶:“爸爸真的是个好人,他一直在默默为我们着想。”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爸爸平时那么节省,但给我买营养品从来不心疼钱。”李梅哽咽地说,“他是在为我们攒钱,但又舍不得让我受委屈。”
“是啊,他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自己却省吃俭用。”张伟愧疚地说,“我以前还觉得他太抠门,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
李梅想起了许多细节:张建国买菜总是挑最便宜的,衣服穿了十几年都不舍得换新的,但每次她说想吃什么好的,他都毫不犹豫地让她去买。
“爸爸其实一直在照顾我的感受。”李梅抹着眼泪说,“他怕我觉得照顾他没有回报,所以总是对我格外好。”
“现在想想,爸爸经常说'不会亏待你',原来不是空话。”张伟感慨地说。
李梅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她为张建国的用心良苦而感动;另一方面,她也为自己最初的功利心理而羞愧。
“张伟,我要跟你坦白一件事。”李梅严肃地看着丈夫,“我刚开始照顾爸爸,确实是有私心的。我想着将来房产继承的事……”
“我知道。”张伟打断了她,“但是后来呢?你对爸爸的好,我都看在眼里。不管最初是什么想法,这6年来你确实用心照顾了他。”
“可我觉得对不起爸爸。”李梅愧疚地说。
“梅子,爸爸如果在天有灵,也不会怪你的。”张伟安慰道,“人都是有私心的,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你后来是真心对他好的。”
李梅点点头,但心里还是五味杂陈。张建国的这份心意,既让她感动,也让她压力巨大。
“这么多钱,我们该怎么办?”李梅问张伟。
“爸爸既然留给我们了,我们就好好用。”张伟说,“不过就像爸爸说的,要用得有意义。”
李梅想起信中的话:“用这些钱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要像照顾爸爸那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她开始明白,张建国留下的不只是钱,更是一种责任和期望。
07然而,让李梅没想到的是,这笔意外之财很快就给她带来了麻烦。
事情的起因是邻居王桂花。那天,王桂花来家里串门,正好看到李梅在查看银行余额。
“哎呀,梅子,这么多数字啊!”王桂花眼尖,一下就注意到了手机屏幕上的金额。
李梅慌忙关掉手机:“没什么,就是看看。”
但王桂花已经看清了那串数字的大概。回到家后,她越想越激动,立刻就开始在小区里传播这个“重大消息”。
“你们知道吗?李梅发财了!”王桂花神秘兮兮地跟几个邻居说,“老张给她留了好几百万呢!”
“真的假的?” “不会吧,老张看起来那么穷。” “我亲眼看到的,银行卡里一百多万!”
消息传播得比李梅想象的还要快。第二天,就有人上门来“借钱”了。
“梅子啊,听说你家现在宽裕了,能不能借我点钱?我儿子结婚急用。”邻居张大妈一脸期待地说。
“桂花姐说你现在是富婆了,借个三五万不成问题吧?”另一个邻居也凑上前来。
李梅哭笑不得:“大家误会了,我哪有那么多钱。”
“别谦虚了,大家都知道老张给你留了一大笔钱。”张大妈不依不饶,“你照顾他6年,确实应该得到回报。但现在你发财了,总得帮帮老邻居吧?”
李梅被这些人围得透不过气来,只好找借口回了家。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投资顾问”开始频繁联系李梅。
“李女士,听说您手头有闲钱,我们公司有个绝佳的投资项目,保证年收益20%以上……”
“李女士,房地产投资了解一下吗?现在正是抄底的好时机……”
这些电话每天都有好几个,让李梅不胜其烦。
最让她意外的是,张伟的表兄弟张军也突然热情起来。
“小伟啊,听说你爸给你们留了不少钱?”张军一边递烟给张伟,一边试探性地问。
“也没多少。”张伟敷衍道。
“别谦虚了,大家都是一家人。”张军拍拍张伟的肩膀,“实话跟你说,我最近生意上遇到点困难,需要周转一笔钱。你看能不能……”
“我们也不宽裕。”张伟直接拒绝了。
张军脸色一变:“小伟,你这就不对了。家人有难不互相帮助,还算什么亲戚?”
这种压力让李梅喘不过气来。她原本以为得到这笔钱是件好事,没想到竟然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更让她担心的是,有些陌生人开始在她家附近徘徊,明显是在打听她家的情况。
“张伟,我害怕。”李梅紧张地说,“会不会有人打我们的主意?”
“应该不至于吧。”张伟安慰道,“不过我们确实要小心一些。”
事情在一周后达到了顶点。李梅在小区门口被几个自称是“债权人”的人拦住了。
“你就是李梅吧?我们听说你发财了。”领头的男子不怀好意地笑着,“能不能帮个忙,我们有笔生意需要资金周转。”
“我不认识你们,请让开。”李梅想要绕开他们。
“别着急嘛,大家商量商量。”男子伸手拦住了她,“我们知道你有钱,借点给我们,保证有借有还。”
李梅意识到这些人可能是骗子,甚至是更危险的人。她大声呼救,幸好保安及时赶到,才脱离了困境。
回到家后,李梅彻底崩溃了。
“我受不了了!”她抱着头痛哭,“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张伟也很愧疚:“都怪我,早知道就不该让消息传出去。”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李梅绝望地说,“那些人肯定还会来找我们的。”
两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中。这笔本该带来幸福的遗产,现在却成了他们的负担。
“要不我们把钱还给银行算了。”李梅绝望地说。
“梅子,冷静点。”张伟抱着妻子,“一定有解决办法的。”
但此刻的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08经过几天的思考,李梅逐渐冷静下来。她意识到,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张伟,我想好了。”李梅认真地说,“我们不能让这些人继续骚扰我们。”
“你有什么想法?”张伟问道。
“首先,我要澄清谣言。”李梅说,“我准备主动跟邻居们说清楚,爸爸确实给我们留了点钱,但没有外面传的那么多。”
第二天,李梅主动找到了王桂花。
“桂花姐,我得跟您说清楚一件事。”李梅坦诚地说,“爸爸确实给我们留了些钱,但只有30万左右,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多。”
“30万?那我看到的那些数字……”王桂花有些困惑。
“那是爸爸所有账户的流水记录,不是余额。”李梅解释道,“您也知道,爸爸投资了很多年,流水肯定多,但实际能用的钱真没多少。”
王桂花将信将疑,但李梅的坦诚态度让她觉得可信。很快,“李梅只有30万遗产”的消息就传开了,那些想要借钱的人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对于那些骗子和可疑人员,李梅选择了报警。在警方的帮助下,这些人很快就消失了。
至于张军这样的亲戚,李梅采取了更巧妙的办法。
“军哥,不是我们不想帮你。”李梅诚恳地说,“但是爸爸留下的钱我们都准备用来投资了,现在真的拿不出现金。”
“投资什么?”张军好奇地问。
“开个护理服务公司。”李梅早就想好了说辞,“我照顾爸爸这6年,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老龄化这么严重,护理服务肯定有前景。”
张军听了也觉得有道理,没再继续纠缠。
更重要的是,李梅确实打算开护理服务公司。她用了50万启动资金,注册了一家居家护理服务公司。
“这样既能实现爸爸的愿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能为我们的财富找个合理的出处。”李梅对张伟说。
张伟非常支持妻子的想法。他主动申请调回本地工作,全力支持李梅的事业。
护理公司的发展比预想的要顺利。李梅凭借6年照料张建国积累的经验,很快就建立起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她们不仅提供日常护理,还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李姐,您的服务真的太专业了。”一位客户的女儿感激地说,“我妈妈现在每天都很开心,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
“这都是应该的。”李梅微笑着回答,“照顾老人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更需要耐心和爱心。”
一年后,李梅的护理服务公司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她不仅帮助了很多需要护理的老人,也为自己的财富找到了合理的增值途径。
更重要的是,李梅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她不再是那个只想着房产继承的功利女人,而是真正成长为了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护理专家。
“梅子,我觉得爸爸在天之灵一定很欣慰。”张伟看着妻子忙碌而充实的样子,由衷地说道。
“是啊,我现在终于理解爸爸信中那句话的意思了。”李梅感慨地说,“钱要用得有意义,就像照顾爸爸那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天晚上,李梅在整理公司资料时,无意中又翻到了张建国的那封信。她轻声读着信中的每一个字,眼中含着温暖的泪水。
“爸爸,谢谢您。”李梅对着信纸轻声说道,“不只是谢谢您留给我们的钱,更谢谢您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爱和责任。”
窗外夜色如水,李梅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她知道,张建国给她的最珍贵的遗产,不是那些钱,而是做人的道理和爱的能力。
而她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这个老人的信任和期望。
来源:一才体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