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六次登月(1231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23:45 4

摘要:1969年7月21日,航天员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鹰号”登月舱降落在月球正面静海,坐标为北纬0.71度,东经23.63度。先后踏上月面,在月面活动了2小时31分40秒,带回了21.55千克月壤月岩样本。

自嘲编辑

半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制定一项阿波罗计划,六次登上月球。

第一次:

1969年7月21日,航天员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鹰号”登月舱降落在月球正面静海,坐标为北纬0.71度,东经23.63度。先后踏上月面,在月面活动了2小时31分40秒,带回了21.55千克月壤月岩样本。 

第二次:

1969年11月19日,宇航员指令长皮特·康拉德(Pete Conrad)、登月舱驾驶员艾伦·宾(Alan Bean)和指令舱驾驶员理查德·戈登(Richard Gordon)驾驶阿波罗12号在月球正面风暴洋着陆,坐标为南纬3.04度,西经23.42度。三名宇航员进行了两次舱外活动,共计7小时45分18秒,采集月球样本34.35千克。 

第三次:

1971年2月5日,指令长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登月舱驾驶员埃德加·米切尔(Edgar Mitchell)和指令舱驾驶员斯图尔特·鲁萨(Stuart Roosa)驾驶阿波罗14号在月球正面弗拉毛罗环形山着陆,坐标为南纬3.65度,西经17.48度。三人两次舱外活动共计9小时22分31秒,采集月球样本42.27千克。

第四次:

1971年7月30日,指令长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欧文(James Irwin),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雷德·沃登(Alfred Worden)驾驶阿波罗15号在月球正面海德里亚平宁区着陆,坐标为北纬26.08度,东经3.66度。宇航员首次驾驶月球车,三次舱外活动共计18小时34分46秒,采集月球样本77.31千克。

第五次:

1972年4月21日,指令长约翰·杨(John Young)、登月舱驾驶员查尔斯·杜克(Charles Duke)和指令舱驾驶员肯·马丁利(Ken Mattingly)驾驶阿波罗16号在月球正面笛卡尔高地着陆,坐标为南纬8.97度,东经15.51度。他们三次舱外活动共计20小时14分14秒,采集月球样本95.7千克。

第六次:

1972年12月11日,指令长尤金·塞尔南(Eugene Cernan)、登月舱驾驶员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和指令舱驾驶员罗纳德·埃文斯(Ronald Evans)驾驶阿波罗17号在月球正面陶拉斯-利特罗山谷着陆,坐标为北纬20.16度,东经30.77度。这是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任务,他们三次舱外活动共计22小时3分57秒,采集月球样本110.5千克。

阿波罗13号飞船因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次载人登月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381.7千克,都在月球正面。

1978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赠给我们1克重的月岩标本。这一小块豆粒大的月岩被浇铸在一块有机玻璃内,美国人没有说明其任何具体信息。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听取了中国科学院的建议,决定把月岩研究的重任交给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天体化学家欧阳自远研究员。欧阳将这1克月岩分为两半儿,0.5克用于研究,0.5克交由北京天文馆保存。由欧阳牵头的中国科学家们利用这0.5克月岩,经过4个月的研究,发表了14篇科学论文,确定了该月岩是阿波罗17号飞船于1972年从月球正面澄海东南着陆区采集的高钛月海玄武岩。

2020年12月,我国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着陆,通过机械臂表取及钻具钻取两种方式,带回了1731克月壤。2024年6月,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成功采集了1935.3克月壤,这是人类首次获取月球背面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的研究,科学家确认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为揭示月球后期重轰炸期提供了关键证据。

来源:青冈自嘲历史档案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