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电视,那口 “铁锅” 就是卫星锅,就是我们连接外面世界的窗口。可没过几年,村口贴出通知,要求家家户户拆了这口锅,违者还要罚款。如今再想起它,才明白当初的禁用,却成了只能在回忆里找寻的旧物件。
屋顶的“大锅”去哪了?藏着一代人回忆的卫星锅,为何被国家明令禁止,它究竟能看到什么?
小时候总爱蹲在院子里,看爸爸踩着木梯往屋顶爬,他每次调整那口“大铁锅”,是全村人的稀罕物。
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电视,那口 “铁锅” 就是卫星锅,就是我们连接外面世界的窗口。可没过几年,村口贴出通知,要求家家户户拆了这口锅,违者还要罚款。如今再想起它,才明白当初的禁用,却成了只能在回忆里找寻的旧物件。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机慢慢走进农村,但信号却成了大难题。我家住在山脚下,电视一打开满屏都是“雪花”,伴着急促的滋滋声,别说看省台,就连央视都时断时续。
直到邻居家先装了卫星锅,我第一次在他家清晰看到《西游记》时,眼睛都看直了。后来爸爸凑了280块钱,也买了一口锅,踩着梯子固定在屋顶最高处,对着东南方向调了半下午,终于能收到三十多个频道,从央视的新闻联播,到湖南台的综艺,再到地方台的戏曲节目,奶奶每天守着看豫剧,连饭都要端到电视跟前。
那时候的卫星锅,是真的“万能”。它不用像有线电视那样交月租,一次性投入就能一直看,对收入不高的农村家庭来说,性价比高得离谱。
可没人知道,这口能带来欢乐的锅,也藏着隐患。
有次暑假,村里李叔家的卫星锅被雷劈了,不仅电视烧得漆黑,窗边的插座还冒了烟。后来才知道,卫星锅是金属材质,装在高处就像个“引雷针”,夏季雷雨多的时候,很容易把雷电引到家里。还有一年刮大风,隔壁屋顶的卫星锅被吹掉下来,砸中了院子里的自行车,幸好当时没人经过。
更让人担心的,是卫星锅接收的内容。有次爸爸调信号时,突然跳出一个画面模糊的境外频道,里面的内容又吵又乱,还有些不堪入目的镜头,爸爸赶紧关掉,再也没敢乱调。
原来卫星锅接收的是同步卫星信号,这些信号没有“国界”,除了国内频道,还能收到一些境外台。有些境外节目里,会传播不好的思想,甚至有低俗、暴力的内容,青少年看了很容易被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卫星锅传播非法内容,境外敌对势力也可能借此搞文化渗透,这些都不是靠监管能轻易控制的,毕竟卫星信号飘在天上,没法像有线电视那样过滤不良内容。
所以国家并不是“一刀切”禁了卫星锅,像一些需要接收境外节目涉外单位,经过批准还能使用,被禁止的是私自安装的锅。
后来村里推进“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拉到了每家每户,再后来网络电视、智能手机普及,大家再也不用守着卫星锅等信号了。
去年收拾老房子,我在杂物间看到了那口生锈的卫星锅,锅底的漆掉了大半,边缘也弯了,爸爸说:“留着吧,也算个念想。”
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卫星锅是什么。他们拿着平板就能看各种动画片,手机上能随时刷到世界各地的视频。
可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那口装在屋顶的大锅,藏着童年的欢乐,也见证了时代的变化。
它被禁用,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科技在进步,我们需要更安全的环境,更健康的内容,更便捷的方式。
如今再想起当初拆锅时的不舍,才明白国家的禁令,从来都是为了守护我们的生活。你家当年的卫星锅,还留着吗?
来源:阿坤会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