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只是买东西?战略采购教你如何降本增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3:26 2

摘要: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采购这活儿,远不止是下单、付款、收货那么简单,如果你觉得采购就是找个供应商买点东西,那你可能还在战术层面打转。

我发现很多人听到“战略采购”四个字,都会疑惑:采购不就是买东西吗?有什么需要战略的?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采购这活儿,远不止是下单、付款、收货那么简单,如果你觉得采购就是找个供应商买点东西,那你可能还在战术层面打转。

但说白了,战略采购就是一套让采购变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的方法。

大家对战略采购的了解如果只是在战术层面,那是做不好战略采购的,我建议大家最好是先建立一套自己对战略采购方面的思维体系,主要是要明白,采购是一个闭环过程,需要有专门的针对采购的策略,所以我给大家送上一份福利,这份《采购全流程闭环分析解决方案》提供了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供应商能力画像、采购寻源规划、成本价格分析、配额管理等高级功能。

一、什么是战略采购

首先我们要知道,战略采购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持续优化的过程

目的是用最低的总成本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同时要保证质量、交付稳定,还能帮企业管控风险、促进创新。

我一直强调,战略采购的核心在于“战略”二字,也就是说,它得和公司的业务目标对齐,而不是孤立地省钱。

举个例子:

假如你们公司要买一批办公电脑,如果是战术采购,那么企业可能只是关注谁家单价最低,但战略采购会考虑:这批电脑能用多久?售后服务质量如何?供应商能否长期稳定供货?会不会突然涨价?甚至会考虑这家供应商有没有可能未来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

你看,视角完全不同。

二、采购品类划分

那么,战略采购具体管些什么呢?这就得提到采购品类的概念了。

简单来说,采购品类就是把要买的东西分门别类,因为不同类别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

1.按直采和间采产品分类

这是最基础的分类方式。

直采,指的是和生产直接相关的物资,比如原材料、零部件。这些东西直接进到产品里,如果出问题,生产立马停摆。所以直采通常量大、标准高、风险也大

间采呢,指的是间接物料或服务,比如办公用品、IT服务、差旅预订。这些东西不直接进产品,但缺了它们公司也没法正常运营

我一直强调,直采和间采的管理重点不一样:直采更看重稳定性、质量和技术匹配,而间采更强调流程效率和成本控制。比如采购螺丝钉(直采),你得确保它寿命20年不出问题;而采购打印纸(间采),你可能更关注谁能最快送到、别断供。

2.按项目之间的相似之处分类

除了直采和间采,我们还会按物品的相似性来分组。比如把所有电子类零件归为一类,所有包装材料归为一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相似的东西可以打包谈判,更容易规模化、标准化。


在进行采购品类划分和后续的库存跟进等流程中,我建议最好是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你就能知道哪个环节在有序进行,哪个环节需要高度关注,给大家推荐我用的这款BI工具,就是FineBI,它除了能把多个数据进行收集整合,还能实时更新和监控,此外还可以通过简单拖拽生成仪表盘,一眼就能看出你的采购流程上哪里出现了问题。

你想想,如果你分别买20种电阻,可能20个价格;但如果打包成“电子元器件”一类,去和供应商谈,价格立马能降下来。

这种分类方式特别适合大型企业,因为品类整合能释放巨大的议价空间,而且,同类物品的风险也相似,方便制定统一的管理策略。

3.按库存分类

库存分类关注的是怎么存、存多少。

我们可以采用ABC分类法:A类物品价值高、种类少,需要重点管理;B类居中;C类价值低、种类多,适合简单管理。战略采购会根据类别制定不同的库存策略。

比如A类物品,可能要签长期协议、设置安全库存;C类物品,可能就用自动补货系统,减少人力投入。

这种分类的底层逻辑是:资源有限,必须把精力花在刀刃上。

你懂我意思吗?不是所有采购项都值得同等的关注。

三、战略采购方法

聊完分类,我们进入实战部分:战略采购的方法。

战略采购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它有一套严谨的流程。我用过来人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需求分析

你要先搞清楚:到底要买什么?为什么买?用量多少?质量要求是什么?

很多采购问题其实出在这一步:需求本身就没理清。

比如生产部门突然要买一种特殊零件,但你一问,发现现有零件也能用,只是他们不知道。

所以,战略采购的第一步永远是内部分析:和业务部门沟通,明确真实需求。

第二步:市场分析

接着,你要研究市场:市场是垄断还是竞争激烈?有哪些供应商?价格趋势如何?新技术会不会颠覆供应?

比如你要采购锂电池,就得知道上游锂矿的行情、环保政策的影响等等。

这一步能帮你判断谈判的难度和机会点,这样你就能通过这一步,节省你的成本。

第三步:制定策略

根据前两步,你要制定具体的采购策略。

比如,对于高价值、高风险的物品,可能选长期合作、深度绑定的供应商;对于低价值物品,可能用招标竞价。

比如说某新能源电池厂制定采购策略时,将高价值高风险的正极材料与2家头部供应商签订3年联合研发协议,合同明确要求产能优先保障条款,库存维持3周安全量并接入供应商 VMI 系统;而低价值的铝制连接件采用季度招标,吸引4家以上供应商竞价,设定环保材质准入门槛。

策略还得包括合同怎么签、怎么管理库存、怎么评估绩效。

第四步:供应商选择和谈判

这是很多人眼里采购的最经典的环节,但战略采购强调的不是压价,而是共赢

谈判目标可能是总成本最低,而不是单价最低。

比如供应商答应降价5%,但要求付款账期从35天延长到65天,这时候我们要意识到,这对企业现金流可能是好事。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好谈判是让双方都觉得公平,而不是谁打败谁。

第五步:合同管理和持续优化

谈判完觉得合适之后,就要进行下一步——与供应商签合同。

但这里要注意:签完合同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你要持续跟踪供应商的表现:交货准时吗?质量稳定吗?有问题时响应快吗?同时,市场在变,需求在变,采购策略也得不断调整。

比如突然发现某物料有断供风险,就得赶紧找备用供应商,我建议大家最好找2-3个备用供应商,这样最保险也最稳妥。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一套流程下来,效果到底有多大?

实话实说,战略采购能降低15%-25%的总成本很常见,更重要的是,它能规避供应风险、提升运营效率

总结

最后我想说,战略采购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它要求你跳出执行细节,从更高视角看采购。它也不是采购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和财务、生产、研发等部门紧密协作。

我一直强调,战略采购是通过优化采购,直接帮公司降本增效的一个明智的选择。

来源:帆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