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眉山市彭山区爱牧水果家庭农场内硕果盈枝,种植户苏茂婕捧着晚熟葡萄,脸上满是喜悦:“今年亩产突破4200斤,单价稳定在每斤8元以上。这多亏了委员们牵线搭桥,帮我们升级技术、打通销路!”
□王宇豪 马诗雨
近日,眉山市彭山区爱牧水果家庭农场内硕果盈枝,种植户苏茂婕捧着晚熟葡萄,脸上满是喜悦:“今年亩产突破4200斤,单价稳定在每斤8元以上。这多亏了委员们牵线搭桥,帮我们升级技术、打通销路!”
近年来,该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组建眉山市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以“政协智慧+联盟力量”破解农业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困局,助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标准化、全产业链化转型。
彭山区作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家庭农场数量已突破2000家,但种销两难、政策落地低效等问题制约发展。“农民缺资源、政府缺抓手,联盟应运而生。”该区政协委员、联盟秘书长刘沈厅介绍,联盟创新采用“荣誉会长+轮值会长+志愿者”治理模式,将政协委员、农场主、技术专家纳入服务团队,构建起“政府指导、委员参与、市场运作”的协同机制。在委员推动下,联盟已推荐180余个政府奖补项目主体,惠及农户超1000户。
技术短板曾是彭山农业发展的难题。该区政协委员赵德华、马锐等牵头联合科研院所成立技术攻坚组,研发推广“遮阳网防晒防霜冻”“简易滴灌系统”等低成本适用技术,通过联盟免费向农户开放,实现每亩每年节本增效超 1000 元。同时,联盟制定《彭山葡萄生产管理导则》等行业标准5 项,推动农药用量减少30%,优质果率提升至85%。
在市场端,刘沈厅牵头搭建数字农业产销平台,整合农场、客商、物流资源,形成“订单农业+直播带货”双轮驱动模式。今年,委员们组建志愿服务队,赴成都、重庆对接经销商,签订采购协议20余份,销售葡萄400万斤;通过“小程序+社群”线上渠道售出160万斤,销售额突破640万元。
目前,联盟的会员农场已超 680 家,形成“技术共享、渠道共建、品牌共塑”的生态体系。在委员们的推动下,“彭山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持续提升,会员农场平均产值增长25%。
“委员既是‘联络员’,更 是‘ 服 务 员 ’和‘ 创 新员’。”区政协主席杨红说,下一步,联盟将在委员们的推动下,与科研院所共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培育数字农业、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同时,还会探索“农业+文旅+研学”融合路径,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