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至23日,中外高校社会科学专家团一行对忻州市偏关县、河曲县开展地方文化及语言传播专题调研,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者以及我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学者20余人共同开展本次活动。山西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科学研究
9月22日至23日,中外高校社会科学专家团一行对忻州市偏关县、河曲县开展地方文化及语言传播专题调研,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者以及我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学者20余人共同开展本次活动。山西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科学研究所所长白云,市外事办副主任张宝玉及偏关县、河曲县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在偏关县调研期间,专家团沿黄河考察流域历史变迁与沿岸民俗,重点聚焦方言使用现状与特点,深入了解黄河文化承载与当地方言的活态传承。
在偏关古城街区,韩国汉阳大学严翼相教授与当地一位七旬老人交流时,虽因语言差异部分内容暂难理解,但老人“祝你身体健康”的质朴表达,仍让其深切感受方言传递的情感温度。“现摘麒麟西瓜”的叫卖声吸引专家们驻足,大家围绕偏关方言声母韵母搭配规律、发音特点展开研讨,现场群众也主动分享部分生活词汇,现场互动形成生动的方言研究案例。
在河曲县调研期间,专家团认真观摩国家级非遗河曲民歌、二人台表演并录像采音留存资料。河曲民歌、二人台依托河曲方言,融入当地俗语,生动体现晋陕蒙交界生活场景,是晋语五台片研究重要样本。专家们还就河曲方言对民歌、二人台艺术特色的支撑作用进行了探讨。
在离忻返程前,专家团赴“鸡鸣三省(晋陕蒙)”纪念碑处,远眺三省边界线,感受黄河气势。几位教授观察岸边苍耳,围绕晋陕蒙交界地区“苍耳”的不同方言称谓展开讨论,分析方言词汇的地域演变轨迹,进一步探究区域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此次调研是忻州市挖掘地方文化优势、激活方言文化价值的重要实践,也是搭建国际学术交流桥梁、涵养外事资源的重要举措。通过专家团的实地考察与学术研讨,不仅为忻州地方文化与语言研究引入国际视角,更助力“忻州故事”向世界精准传播。同时,进一步推动民间外交发展,为增进中外文化互鉴、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贡献了忻州力量。
来源: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