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城市图书馆城市文化风貌,有力提升副中心文化氛围、激活公共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成让市民满意的城市客厅、城市智库、城市书房。建有世界最大的单体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图书馆界首家非遗文献馆、国内最专业的艺术文献馆、国内面积最大
北京城市图书馆城市文化风貌,有力提升副中心文化氛围、激活公共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成让市民满意的城市客厅、城市智库、城市书房。建有世界最大的单体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图书馆界首家非遗文献馆、国内最专业的艺术文献馆、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元宇宙图书馆。以典籍博物馆、中华经典传习所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等空间为阵地,策划多主题展览和阅读推广活动,是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文化沙龙现场
“AI背景下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专业沙龙,深入探讨图书馆如何重塑服务业态,迎接和应对AI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跨界对话碰撞前瞻性观点,为AI赋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实践路径与人文思考的双重启示。
文化沙龙现场
当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信息的创建、管理和传播产生深远影响,其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给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AI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技术的融合催生出新的服务与管理场景,图书馆如何引入和应用AI技术,更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已成为图书馆行业现在与未来的重要课题。此外,AI的迅速发展意味着它已不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在影响社会结构、知识生产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领域。图书馆如何应对AI发展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馆员在AI时代如何发挥人文价值,也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文化沙龙现场
图书馆如何应对AI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馆员在AI时代如何发挥人文价值,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图书馆以及来自哈萨克斯坦、新西兰城市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专家,围绕问题1:在人文经济学的语境下,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推动社会和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公共图书馆正是这种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许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已经陆续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带动周边区域经济提振、促进文化消费。图书馆如何借助AI技术,在空间体验、数字人文、智慧化服务等方面实现文化创新,从而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影响力?问题2:融合发展是当今图书馆行业的趋势之一。公共图书馆如何与文旅部门、商业体、文化创意产业跨界合作,通过AI打造文化体验与城市记忆的“超级IP”?进行探讨。
文化沙龙现场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