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刚做完一次CT检查后,仅仅半年,就被确诊为白血病!医生说这跟那次CT检查的辐射有关!”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诊疗工作中的一幕,患者家属痛苦地质问我:“医生,是不是CT把她害成这样了?”
“她刚做完一次CT检查后,仅仅半年,就被确诊为白血病!医生说这跟那次CT检查的辐射有关!”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诊疗工作中的一幕,患者家属痛苦地质问我:“医生,是不是CT把她害成这样了?”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CT到底安全不安全?每天都有人做,难道它真的会诱发癌症?最近一项研究竟然声称CT与5%的新发癌症有关,这是真的吗?
今年9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发布了一项引发全球关注的研究。
这项研究分析了2023年美国超过6000万人所做的9300万次CT检查数据,结果令人心惊:
仅2023年,美国因为CT检查而新增的癌症病例高达约10.3万例!
这占到了该年新发生癌症人数的近5%。更可怕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因为身体发育阶段,受到的辐射风险更高!
肺癌、结肠癌、白血病、膀胱癌是CT相关癌症的“四大凶手”,女性的乳腺癌也因胸部CT影响而显著增加。
这数据让很多人瞬间蒙了:
“做个CT就这么可怕?是不是非必要都应该拒绝了?”
让我分享一个临床病例:
42岁的王先生因反复胸痛入院,医生建议做胸部CT排除肺部问题。结果CT显示轻微肺炎,治疗后好转。但令人遗憾的是,一年半后王先生被诊断出结肠癌晚期,家属坚信CT导致了癌症。
医生告诉他们:
“患者家族既往癌症史明显,且结肠癌与胸部CT暴露关联度极低,癌症发展有多重复杂因素,不可能简单归咎于单次CT检查。”
事实上,一个癌症的发生,不是一张CT就能显著挤压命运的天平。
CT检查使用X射线,这种辐射类型称为电离辐射,它能穿透人体组织,产生图像。
电离辐射的确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
但是——
“剂量”才是关键!
小剂量辐射,尤其在医疗诊断范围内,对人体的损伤极其有限。
比如:
我们每年自然界环境辐射暴露约为2.4毫西弗(mSv)一次胸部CT辐射约为7 mSv,相当于2-3年的自然辐射剂量累积不同部位的CT剂量不同, abdomen(腹部)、pelvis(骨盆)CT通常剂量更高(10-20 mSv不等),均低于医学安全阈值。
自然界土壤、岩石和空气——微量放射性物质食物中的辐射(比如香蕉)机票旅行中高海拔辐射暴露所以,理智看待CT辐射,避免“辐射恐惧症”更重要。
新闻报道看到的“5%新增癌和CT有关”,其实是研究用统计方法估算的**“潜在关联”**,而非100%因果诊断。
换言之:
是不是癌症导致病人多次做CT?还是CT检查本身引起癌变?很难区分。
许多癌症患者确实需要多次CT做监测,多次 CT 反而是疾病的结果,而非单纯的癌因。
这个CT检查能否明确诊断,提高治疗效果?疾病本身风险是否远大于辐射风险?原则上,必要且适度的CT检查收益大于风险,医生不会随便开。
向医生索要检查剂量说明保留影像检查报告,方便医生评估累计剂量X光透视、超声、MRI对比这些方法无电离辐射,适合常规筛查和患儿检查。CT只是工具,降低癌症风险靠健康生活习惯:
不抽烟不酗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总结一下:
来源:程医生聊健康
